文史考古论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天問

曰遂古之初,誰傳道之。

王逸《章句》:遂,往也。初,始也。

直按:遂古二字,不見於其他古籍。疑三皇以燧人爲最古,故有此稱。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引譙周《古史考》,以燧人氏鑽燧出火,教人熟食,在伏羲之前,爲三皇之首。

鴟龜曳銜,鯀何聽焉。

直按:王嘉《拾遺記》云:“禹盡力溝洫,導川夷岳,黄龍曳尾於前,玄龜負青泥於後。”《天問》以爲鯀事,《拾遺記》雖爲晉人著作,所據或出於先秦古籍。

羿焉彃日,烏焉解羽。

直按:《説文》弓部彃字,引《楚辭》云:“夫羿焉彃日也。”與今本異。又按:《易林》云:“十烏俱飛,羿得九雌。”與諸説微異。

啓代益作后,卒然離蠥

洪興祖《補注》:蠥一作孽。

直按:一本作孽是也。《尚書大傳》云:“維王后元祀,帝令大禹,步於上帝,爰用五事,建用王極,一時則有服妖龜孽,二時則有詩妖介蟲之孽,三時則有草妖倮蟲之孽,四時則有鼓妖,五時則有脂夜之妖。”《天問》蓋謂啓繼禹爲后,能離此五妖孽也。

皆歸射,而無害厥躬。

王逸《章句》:射,行也。,窮也。言有扈氏所行皆歸於窮惡,故啓誅之。

直按:牛運震《金石圖》卷二云:“嵩山啓母廟石闞銘,兩闞畫像凡四段,其一畫索球(球亦爲踘),而蹋踘者二人,坐而睨視者一人,跪者一人,不曉所謂。”予謂此皆啓母及啓之事,《天問》射,與畫像之蹋踘,正相符合,其事已不可考。《漢書·藝文志》兵技巧,有《蹴鞠》二十五篇。《荆楚歲時記》:“蹋鞠,鞠形如球,以皮韋爲之,黄帝時戲,見劉向《别録》。”是蹋鞠之制,流傳已久,合上文“何啓惟憂,而能拘是達”觀之,似爲益干啓位,啓殺益事。《晉書·束晳傳》本有此説,今本《竹書》並無此文。意同觀射鞠,因有代啓之意,反爲啓所制,故云無害厥躬也。

釋舟陵行,何以遷之。

直按:陵疑陸字之誤,即《論語》所謂“羿善射,奡蕩舟”也,《帝王世紀》云:“奡多力能陸地行舟。”家墨移兄邦福云:《左傳定六年》云:“子期又以陵師。”杜注:“陵師即陸師。”此云陵行,即楚人之陸行也。

吴獲迄古,南嶽是止。

王逸《章句》:獲,得也。迄,至也。

直按:吴獲疑吴太伯之名,與武發、叔旦一例。

該秉季德,厥父是臧。

王逸《章句》:該,包也。秉,持也。父謂契也。季,未也。臧,善也。

直按:今本《竹書紀年》云:“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徐文靖箋云:“子亥遷殷見《世本》,子亥爲冥子,遷殷在夏后帝前三十三年,至是三十八年矣。”亥爲冥子,《世本》作核,《史記》作振,即核字傳寫之誤字。《漢書·古今人表》作垓,《天問》作該,惟《竹書》作亥,與殷墟甲骨文所稱“高祖王亥”正合。

胡終弊於有扈,牧夫牛羊。

直按:《淮南子》云:“有扈以義而亡。”高誘注云:“有扈夏啓之庶兄,以堯舜舉賢,啓獨與子,故反啓,啓亡之。”殷侯子亥,在帝泄時,與有扈時代不合,疑爲有易之誤。扈又作户,與易字篆形相近,故易致誤。

干協時舞,何以懷之,平脅曼膚,何以肥之。

王逸《章句》:言紂爲無道,諸侯背叛,天下乖離。當懷憂癯瘦,而反形體曼澤,獨何以能平脅肥盛乎。

直按:《山海經·海外西經》云:“形天與帝至此争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以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山經》此條恐有缺文,與何帝争神,則不能詳,《天問》即指此事。次於牧夫牛羊之後,當與王亥事有連,惜古籍淪亡,無從考核。又按:《淮南子·地形訓》云:“西方有形殘之尸。”高誘注云:“以兩乳爲目,肥臍爲口,操干戚以舞。”與《山海經》同。《天問》言其頭已斷,僅平於脅,而何曼澤肥碩若是也。

恒秉季德,焉得夫樸牛。

王逸《章句》:恒,常也。季,末也。樸,大也。言湯能秉承契之末德,修而弘之,天嘉其志,出田獵得大牛之瑞也。

直按:戩壽堂所藏殷虚文字,有“高祖王恒”之名,王國維氏考恒即《天問》之“恒秉季德”是也。予謂王恒與王亥,皆爲季之子,季當爲冥之字無疑。《山海經·大荒東經》云:“困民之國,有人曰王亥,託於有易,河伯僕牛,有易殺王亥,取僕牛。”《天問》僕牛即樸牛,與僕牛相通,惟《天問》以樸牛爲王恒事,與《山海經》異。殷代兄弟相傳,王恒蓋繼王亥而爲商侯者,疑王恒無子,故仍傳位於亥子上甲微,史特略王恒耳。

何往營班禄,不但還來。

王逸《章句》:言湯往田獵,不但馳驅還來也。

直按:王恒爲商侯,至有易蓋有班爵禄之事,遂爲所害。

昏微遵迹,有狄不寧。

王逸《章句》:昏,暗也,遵,循也。

直按:今本《竹書紀年》云:“帝泄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師伐有易(河伯古諸侯國,疑即《穆天子傳》之河宗),殺其君綿臣。”沈約注云:“殷侯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殺其君綿臣。”昏應爲上甲微之字,與昭明、王恒取義相同。上甲微爲殷代復興之主,故在殷墟甲骨文中,祭禮特别隆重,用牲至二百頭之多。有狄即有易之假借字,易牙,《論衡·譴告篇》作狄牙,《説文》逖古文作逷。《史記》簡逖作簡逷,又作簡易,是易狄二字古通之明證。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直按:《吕氏春秋·尊師篇》云:“湯師小臣。”高誘注云:“小臣謂伊尹。”與《天問》正同。疑小臣爲伊尹之初官,非卑謙稱也(《墨子·尚賢篇》下、《吕氏春秋·知度篇》並同)。又金文有小臣鸞鼎,蓋商周之間,實有此官。

湯出重泉。

王逸《章句》:重泉,地名也。

直按:《太公金匱》云:(馬《繹史》引)“桀怒湯,以諛臣趙梁計,召而囚之鈞臺,置之重泉。”又《史記·秦本紀》云:“秦簡公以六年壍洛城、重泉。”合肥龔氏藏大良造商鞅量,亦有臨重泉等字,雖爲戰國時地名,疑因殷周之舊。洪興祖《補注》僅引《漢書·地理志》,蓋未深考也。又按:《史記·六國表》云:“湯起於亳。”徐廣注:“京兆杜陵有亳亭。”杜陵與重泉,漢時皆爲三輔,則湯出重泉之説,益信而有徵。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直按:成游,謂昭王作方城之游也。《左傳僖四年》云:“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又朱仲子方成鼎,亦省城作成。屈子楚人,故詳言其地理如此。

厥利維何,逢彼白雉。

王逸《章句》:言昭王南游,何以利於楚乎。以爲越裳氏獻白雉,昭王德不能致,欲親往逢迎之。

直按:今本《竹書紀年》云:昭王十九年,天大噎,雉兔皆驚,喪六師於漢,王陟。《天問》當即指此。

雷開何順,而錫封之。

王逸《章句》:雷開佞人也,阿順於紂,乃賜之金玉而封之也。

吉鳳池先生云:雷開當爲累啓之誤字,因漢避啓字改爲開,累啓即微子也,錫封者謂封於宋也,與上文“比干何逆,而抑沉之”,正相聯貫。直按:漢代避啓爲開,此例甚多。如漆雕啓之爲漆雕開,啓母之爲開母之類皆是。但《天問》如“啓代益作后”,“何啓離憂”等句,亦皆作啓,經過漢人傳寫時,體例亦不一致。又按:《荀子·成相篇》云:“比干見刳箕子累。”是箕子亦可以稱累。揚雄《反離騷》稱屈子爲湘累。《漢書》蘇林注云:“死非其罪曰累。”是亡國羈旅之臣,皆可目之以累,足爲吉説之左證。

遷藏就岐何所依。

王逸《章句》:言太王始與百姓徙其寶藏,來就岐下。

直按:《莊子·田子方篇》云:“文王觀於臧,見一丈夫釣,而其釣莫釣,文王欲舉而授之政,稱曰臧丈人。”李奇注云:“臧,地名。”《天問》之遷臧就岐,藏與臧字相通,謂文王由藏遷於岐邑也。

伯林雉經,維其何故。

王逸《章句》:伯,長也。林,君也。謂晉太子申生,爲後母驪姬所譖,遂雉經而自殺也。

直按:伯林雉經,至又使至代之,八句皆爲一事。王逸解伯林爲申生,然申生爲晉太子,非君也。《九章》直稱申生,不稱伯林。“皇天集命”,“受禮天下”二句,亦與申生不合。伯林當作霸君解,疑指楚靈王事。《左傳昭十三年》記載,靈王以陳蔡不羹人作亂,五月癸亥自縊於乾谿。楚公子比自立,公子棄疾(楚平王)殺公子比。《天問》之“受禮天下,又使至代之”,謂平王殺公子比,代靈王而爲楚王也。

何卒官湯,尊食宗緒。

家保之兄邦懷云:王逸注伊尹佐湯命,終爲天子,以王者禮樂,祭祀其先祖。洪《補注》云:“官湯猶言相湯也,尊食,廟食也。”殷墟甲骨文,紀伊尹從享成湯者,其文再見(兩辭均見《殷墟書契前編》卷上,二十二頁),與洪説正合。直按:《國語·魯語》云:“商人禘舜而祖契,冥而宗湯。”是商人以湯爲宗,故云尊食宗緒也。

勛闔夢生,少離散亡。

王逸《章句》:勛,功也。闔,吴王闔閭也。夢,闔閭祖父爲壽夢也。

直按:闔疑鬬字之誤。《左傳》:“若敖娶於,生鬬伯比,若敖卒,從其母畜於。淫於子之女,生子文,棄之夢中,有虎乳之。”是勛鬬夢生之一證。與末章云:“丘陵爰出子文。”名姓各互見也。自此以下六句,皆牽連楚國之事。

何壯武厲,能流厥嚴。

王逸《章句》:壯,大也。言闔閭少小離亡,何能壯大。直按:當讀爲“何壯武厲,能流厥莊”。莊,大也。漢人避莊字,改爲嚴字。《史記·楚世家》云:“穆王子莊王侣立。”《新序》云:“荆人卞和得玉璞而獻之荆厲王,使工尹相之曰石也,王以和爲謾,而斷其左足,厲王薨,武王即位。王又使工尹相之曰石也,又以爲謾而斷其右足。”《史記》無厲王,以《韓非子·外儲説》證之,即蚡冒之謚。《天問》何爲語助詞,莊、武、厲,皆楚之三王也。其次序在其他文獻,則爲厲、武、莊。

彭鏗斟雉帝何饗。

直按:《史記·楚世家》云:“陸終氏六子,三曰彭祖。”楚亦爲高陽陸終之後,《天問》次彭鏗於何壯武厲之後,蓋與楚同祖也。

中央共牧后何怒。

王逸《章句》:牧,草名也。后,君也。

直按:牧當作敀。《古鈢文》有幣陵右司馬敀、左里敀等鈢,又有敀帶鈎。家墨移兄邦福據《説文》敀字,引《尚書·立政》,常伯作常敀。許叔重所據,當爲壁中古文尚書,今日視之,皆爲晚周時詭異文字。余謂《天問》之中央共牧,即中央共伯之誤文也。今本《竹書紀年》云:“厲王十三年,王在彘,共伯和攝行天子事。”與《史記·周本紀》異。《索隱》注引《魯連子》云:“共伯名和,好行仁義,諸侯賢之。周厲王無道,國人作難,王奔於彘,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號曰共和。”端方所藏師和父敦,疑即爲共伯和所鑄器。《周本紀》又云:“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以及於難。今殺王太子,王以我爲仇而對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仇,懟怨而不怒,况事王乎。”是又厲王后何怒之證也。又按:《春秋繁露·五行相生篇》云:“中央者土,君官也。”中央比君,當爲先秦兩漢人之習俗語。

驚女采薇鹿何祐。

直按:《古微書》引譙周《古史考》云:“夷齊采薇,有婦人難之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於是餓死。”又按:《金樓子·興亡篇》云:“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依麋鹿以爲群,叔齊起害鹿,鹿死,伯夷恚之而死。”(丁氏《天問校箋》,此條考之已詳,再爲補遺。)

兄有噬犬弟何欲,易之以百兩卒無禄。

王逸《章句》:兄謂秦伯也。噬犬,嚙犬也。弟,秦伯弟鍼也,言秦伯有嚙犬,弟鍼欲請之。又云:言秦伯不肯與鍼犬,鍼以百兩金易之,又不聽,因逐鍼而奪其爵禄也。洪興祖《補注》:《春秋》昭元年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晉。《晉語》曰:“秦后子來仕,其車千乘。”后子即鍼也。直按:犬當爲兕字,篆文形近而誤。《吕氏春秋·至忠篇》云:“荆哀王獵於雲夢,(《説苑·立節篇》、《太平御覽》卷八百九十引《渚宫舊事》,皆有此事,大致相同,惟荆哀王皆作楚莊王。)射隨兕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奪之,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命吏誅之。左右大夫皆進諫曰,子培,賢者也,此必有故,願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興師戰於雨棠,大勝晉師,歸而賞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進請賞於吏曰,人之有功也於軍旅,臣兄之有功也於車下,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兄嘗讀故記,曰,殺隨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驚懼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發平府,而視之於故記果有,乃厚賞之。”《天問》所云,完全與此相合。次於伯夷之後,且爲楚國之事,曰兄弟,曰百兩,曰無禄,無不相符。百兩爲百輛省文,指車而言,即申公子培之弟所云“臣兄之有功也於車下”。無禄即庶人不禄之義。《招魂》云:“抑騖若通兮,引車右還,與王趨夢兮課後先,君王親發兮憚青兕。”蓋亦指荆哀王射隨兕之事而言。《招魂》作青兕,並無誤字,本文作“兄有噬犬”,其誤已久,觀王逸《章句》訓噬犬爲嚙犬,可以證明。

厥嚴不奉帝何求。

王逸《章句》:言楚王惑信讒佞,其威嚴當日墮,不可復奉成,雖從天帝求福,神無如之何。

直按:嚴亦莊字,爲漢人避諱所改。楚莊稱霸,威振華夏,言不奉莊王之德,又何求於他帝也。又按:《漢書·古今人表》,楚莊王亦改作楚嚴王。

荆勛作師夫何長。

直按:夫非語助詞,指吴王夫差也,此段無夫字句法。《史記·楚世家》云:“昭王二十七年春,吴伐陳,楚王救之,軍城父。”是荆勛作師之證也。《吴世家》云:“夫差十四年七月,吴王與晉定公争長,吴王曰,於周室我爲長。晉定公曰,於姬姓我爲伯。”是又夫差何長之證也。

吴光争國,久余是勝。

直按:余謂餘昧也。新莽《萊子侯封冢記》,亦省餘作余。《史記·吴世家》,徐廣注云:“餘昧生光,是爲闔閭。”言吴王光與吴王僚争國既久,餘昧之後終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