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布病危险行为改变
(一)改变个体布病危险行为
布病个体的行为干预与矫正多与临床预防服务有关,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健康咨询,也就是从事健康教育或健康促进的工作人员或临床医生,向患者及其家人提出防病、治病、康复的建议,或经过患者主动向专业人员询问,上述人员答复,从而最终达到改变患者危险行为的干预方式。咨询的前提是咨询对象有改变行为的需求,然后需要咨询双方沟通顺畅,此外,还需要专业人员制订精准化的行动计划。
布病个体行为干预与矫正模式可采用许多国家的临床预防服务指南中的“5A模式”即健康咨询应遵循的五个步骤:一是评估,专业人员评估咨询者对布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信息等;二是劝告,向咨询者说明患病危害和防病益处;三是达成共识,根据咨询者的能力、兴趣共同设定一个改变危险行为的目标;四是协助,为咨询者找到行动的障碍,并帮助其克服困难;五是随访,咨询双方明确随访间隔和方式掌握目标进展。
(二)改变家庭布病危险行为
由于布病主要传染源的养殖往往以家庭为单位,此时,家庭每位成员都与传染源接触,患病的机会几乎是均等的,所以对家庭危险行为的干预在布病干预活动中存在一定意义。以家庭为基础的危险行为干预可使干预效果最大化,因为家庭成员最为亲密且影响力最大。家庭干预方法有:行为认知干预、家庭关系干预和家庭治疗,其中行为认知干预最为常见。研究显示,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预研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改变群体布病危险行为 1.群体行为干预
群体布病危险行为干预在实践中较为常用,是以群体或行政单位(村屯、社区、工厂、学校等)为基础,运用行为团体干预的方法进行干预。团体干预法是一种有组织的行为,优点是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保证,且目标更为明确、更容易评价干预效果。促使某一特定群体树立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的干预机制通常包括:
(1)政策制定与倡导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是群体行为改变的根本原则和依据:
对群体行为改变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屠宰场或乳肉制品加工厂制定预防布病的规章制度,自然(行政)村屯制定卫生防病公约等,通过这些制度和公约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相关人员的行为,很大程度上避免人群患病。此外,建议利用文件报告、数据分析、典型案例和媒体呼吁等策略和活动积极影响决策者,使其制定有益于防病治病的公共卫生政策,使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得到政策、资源和舆论等多方面的支持。
(2)目标人群行为干预:
改变群体高危行为需要从群体中的个人和整个群体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群体有组织和目标的优势,通常采用的方法有:①信息传播。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单)大众传播和面对面健康教育、培训讲座等人际传播的方式,向目标人群传播布病的防治知识,为改变危险行为奠定基础。②心理支持与压力。干预的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相对密切,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群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这样的环境下,率先改变群体中的骨干或在群体中影响力较大的人,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或给其他人带来信心支持和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带动、促进其他群体成员树立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③竞争与评价。在有组织的群体或单位中,可以试试竞争评价机制,例如严格遵循制度者或积极改变危险行为者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后进者提出批评等,从而督促全体成员共同完成行为改变目标。
2.环境改善
(1)改善环境条件:
群体行为干预活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是环境条件的改善,如果没有环境条件的支持,即使人们已经做出了行为改变的决定并开始了高危行为改变,但也会由于各方面环境条件不支持而导致健康行为不能持久。例如从我国《劳动法》中明文规定,要求企业对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健康防护用品。
(2)社会支持与制约:
通过社会舆论的倡导形成关注布病防治、全社会支持布病防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