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期做好 ‘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习近平,2018年3月8日)。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精准施策,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是学者的责任和使命。以西南财经大学贾晋研究员为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多年来一直深耕于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和智库成果。2018年,贾晋研究员团队以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为研究对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方针,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任务入手,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体系进行理论解构,并构建“六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2015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定位,以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具有评价功能、引导功能和预测功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好“风向标”、用好“指挥棒”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发展指数研究和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指标的选取和测度,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全面深刻地反映实际;不仅要考虑指标的科学性,而且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不仅要考虑历史的评价,而且要考虑未来的引导。贾晋研究员团队进行的研究较好地体现了系统性原则,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读了贾晋研究员领衔编著的《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我认为该书紧紧围绕中国乡村振兴发展这个核心,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回答了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怎么看”“怎么办”和“怎么干”的问题。

“怎么看”:“三大理论”和“五大规律”是理解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深刻把握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脉络线索。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的现代化,也是整个农村的现代化,需要不断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距,实现工农互促、城乡共荣、一体化发展,实现乡村“五位一体”全面振兴。乡村振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为指导,依据乡村经济地理学理论及刘易斯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理论,遵循乡村振兴的乡村产业发展、城乡空间演进、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治理发展、城乡人口流动五大发展规律,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在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脉络线索上,该书提出了延续调适城乡关系的政策主线,但调适格局、主体和目标均有所调整;延续农业农村改革的基本脉络,但政策的内涵、深度和指向均进入新阶段;延续新农村建设战略的主体内容,但政策目标体系和建设内容均出现升级。该书通过构建基础层、系统层和应用层“三维一体”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详细刻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目标任务。

“怎么办”:根据“六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的理论框架,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构建了与省级乡村振兴“五位一体”相对应的指标体系。该书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提出了“六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六化”,即农业效率化、农产品品质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化、农民组织化和农业融合化;“四率”,即乡村规划率、绿化治理率、道路通达率和医疗配套率;“三风”,即家庭之风、民俗之风和社会之风;“三治”,即自治、法治、德治;“三维”,即农民收入、收入差距和生活品质。该书选择36个细化指标以构建省级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指标体系。县级评价则以“四化四率三风三治三维两方面”为框架,选择了19个细化指标以构建县级层面的乡村振兴战略指标体系。

“怎么干”: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及四川省各县在对标中找差距,从四川省百强名村与集体经济十强村典型中学经验。该书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这五个方面,分别测算了30个省份乡村振兴发展分项指标的得分及排名,评价了各省份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同时,该书还构建了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列出了排名前10位的县(区)。另外,该书还就四川省百强名村评选进行了分析。在该书的最后部分,作者用了六章的篇幅,系统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总之,贾晋研究员领衔编著的《中国乡村振兴发展指数蓝皮书(2018)》基础理论扎实,指标设置合理,可读性强,适合相关学者和公共管理人士阅读和研究。

当然,指数体系的首次建立还有些遗憾,理论框架构建和指标体系设计以及县村评价覆盖面还有完善和提升的空间,我们希望和相信贾晋研究员团队明年的蓝皮书会更加完美。

指标不等于目标,指标仅仅是目标的“引路人”,希望研究者和阅读者在指标的引导下对我国新时代乡村振兴目标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思考与实践。

尹庆双

2018年8月10日于成都光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