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嬗变之路——从手工艺到造物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工艺美术”的概念都来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在西方,手工艺与设计的分离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设计与手工艺的分离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手工艺从设计中的这种分离也将手工艺从与美学领域、实用事业中分离至文化的“飞地”。正如王受之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所谈到的,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是艺术家个人的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艺术与设计的这种划分也能折射出手工艺在这两个领域中的边缘化位置。
19世纪末,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提出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约翰·拉斯金发出“艺术家成为某一方面的手工艺人、手工艺人成为某一方面的艺术家”的号召,其一部分原因是机械批量化生产所带来的设计水平下降。他的号召得到了以威廉·莫里斯及其追随者为核心力量的“艺术家-手工艺人”群体的支持。到了20世纪中叶的英国,“艺术家-手工艺人”群体开始分化,钟表制作、工具制作等“商业手工艺”被排除在外,进而专门强调“美术领域的设计师-手工艺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作室手工艺运动”在英国兴起,手工艺运动趋于在纯艺术领域探索。这个运动的倡导者认为手工艺与纯艺术没有本质区别,该理念导致大量作品重创意轻技艺、重形式而轻功能。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的手工艺界针对实用功能的回归,又越发清晰地分化出了“艺术家手工艺人”与“设计师手工艺人”两个群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手工艺界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更换“手工艺”这个词来表示自己并不受传统手工艺的局限,他们开始倾向于称自己为“造物人”“工作室艺术家”“设计师-造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