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跨学科创业教育研究:基于考夫曼校园计划的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引言

跨学科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也是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世界范围的大学跨学科创业教育实践与理论体系建设,可以追溯到1983年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在工程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开始。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协会在2009年发布的高等教育报告中指出,大学创业教育的最佳途径是跨学科创业教育模式。[1]考夫曼基金会(Kauffman Foundation)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鉴于创业的本质特性和广泛适用性,创业知识可以融入主修专业或主修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中,进行跨学科创业教育。跨学科创业教育具有天然的必然性。”[2]

中国高校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创业教育之初,就明确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校性创业教育”。但是,国内各高校的“全校性创业教育”一直处于自由探索阶段,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效果不明显。从2012年开始,国家先后三次(2012年8月、2015年5月和2016年6月)发文提出,通过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推进创业教育普及化。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质是跨学科创业教育。目前学术界对跨学科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将创业教育嵌入某一具体专业教育,没有探索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和跨学科创业教育制度,这不利于广泛开展跨学科创业教育。本书聚焦企业家“个人知识”的特点及其知识生产方式,探究创业教育的知识生成逻辑;试图通过实证研究,从大量国外案例中,概括跨学科创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提出跨学科创业教育的应然教育模式、跨学科创业中心建设策略、跨学科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跨学科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探讨了不同类型高校的跨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