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面对父母的错误,你会怎么做?
经典原文

字词解析
过:过错。
谏:规劝。
更:更改,改正。
怡:和悦的样子。
色:脸色。
柔:柔和,温和。
古文今译
父母有了过错,做子女的应该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劝谏的时候,一定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
趣味链接
《左传》:“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释义: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

五更叔叔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人父母者,当然也会犯错。作为小孩子看到父母做错了,也不能不管不问,而是要积极地给父母指出来。爸爸,您不能再抽烟了,您看您都咳嗽成这个样子了!妈妈,您下次过马路的时候,千万不要翻越护栏了,多危险啊!……
也许有的小朋友要问了:指出父母的错误是不是不孝顺呢?孝顺是不是应该所有事情都要顺着父母?问得好!关于这一点,曾子曾经问过自己的老师孔子:为人子女,是不是一切事情都听父母的,就可以称之为孝顺了呢?孔子回答:一个天子如果有七位敢直言进谏的大臣,那么天子纵然有过错,也不会失去天下;一个诸侯如果有五位敢于直言进谏的部下,那么他即使有过错,也不会失掉国家;同样的,做父亲的,如果有子女指出他的过错,就不会陷父亲于不义。所以,我们怎么能说,凡事都听父母的就是孝顺呢?
听完曾子和孔子的这段话,我们就明白了:上到天子,下到诸侯,小到一个家庭的家长,无论是谁,都是有可能犯错误的。所以,如果父母犯了错,我们就应该“谏使更”,耐心地劝说爸爸妈妈改正。只不过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应当注意自己的态度——怡吾色,柔吾声,轻声慢语,态度要好。
古时候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在外求学,他的妻子在家里一边种地,一边照顾婆婆。有一天,邻居家的鸡闯入了乐羊子家的园子里。婆婆见了,就逮住这只鸡杀了,做成了一盆香喷喷的鸡肉。乐羊子的妻子看到了这一切,到了吃饭的时候,她面对着香喷喷的鸡肉,却不动筷子,而是坐在那儿暗自落泪。婆婆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问儿媳妇:孩子,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面对香喷喷的鸡肉,怎么没有食欲呢?乐羊子妻就说了:婆婆,我心里难过不为别的,只是觉得家里太穷了,没有好吃的,所以我们的饭菜里边才有了别人家的鸡。婆婆听完,非常惭愧,知道自己做错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乐羊子妻在看到自己的婆婆做错事情之后,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婆婆一个错字,最终却使婆婆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做子女应有的态度。
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怪现象,那就是人们普遍对陌生人很客气,对自己的亲人却说话不客气、大嗓门,不考虑亲人的感受,这是不对的。对于父母的一些你认为错误的做法,你是可以指出来的,只不过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不要冲父母发脾气,使性子。他们是世界上你最亲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