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 迎来送往,大家真的会吗?
经典原文

字词解析
骑:骑马。
乘:乘车。
过:经过,过去。
待:等待。
古文今译
不论骑马还是乘车,路上遇见长辈的时候,都要下马或下车打招呼。长辈离开以后,应该站在原地,目送长辈离开一百步左右,然后我们才可以离开。
趣味链接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释义: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水,向着渺远的天际奔流。

五更叔叔说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弟子规》讲的礼节很细很小,都是一举手一投足的小事情,但也恰恰是这些小事,构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所有人之间相处的一种状态:和谐,礼让,恭敬,有序。因为人和人之间,大事并不多,除了升学就业、婚丧嫁娶,真的就都是小事了。但是小事折射的却是大问题,我们必须要重视。如何对待这些小事,恰恰是一个人层次、境界、修为的重要体现。
当然,我们今天不骑马了,也不可能要求你见到长辈下马了,但碰到长辈的时候,不管是骑自行车、电动车,还是开着小轿车,下车问候一下还是应该的;如果是开车,下车不方便的话,我们不妨对这个礼节进行一下简化,那最起码也要摇下车窗玻璃打声招呼吧!
我的老家在农村,我每年都会回去,每次开车进村,碰到村里的父老乡亲们,我一定是要下车的。手里还要准备一样东西——香烟,见了人一定要递上一根烟。只要你下了车,递了烟,大家就会非常高兴,非常热情。大家仔细想想,村里的乡亲们真的就稀罕那一根香烟吗?肯定不是啊,大家只是觉得,你能这样做,让他们感觉受到了尊重。
当然,也有一些人在外面做生意发财了,开着奔驰、宝马进村,不和人打招呼,甚至还带上了墨镜。这副架势,那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啊!你想啊,他看不起乡亲们,乡亲们能看得起他吗?有一年下大雪,村里路不好走,分不清哪里是路。有这样一个人,开车回家过年,结果车轮陷到泥里,打着滑,开不出来,越陷越深。他找人帮忙,大家一想到他平时的表现,都不愿意帮他。于是这个人就说了,只要能把车从泥里推出来,可以给500元酬劳。你猜大家怎么说:“你不是有钱吗?那你让钱帮你推车吧!”所以,要想人生路走得顺,必须首先学会尊重人。
这些都是生活中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足以说明我们平时待人接物、迎来送往有多么重要。大家都知道《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大家看看,李白是怎么送孟浩然的呢?李白站在长江边上,一直等到孟浩然乘坐的船看不见了,消失在天的尽头了,才算自己送别的心意表达到了。这哪是“过犹待,百步馀”啊,千步也有了。这就是我们的祖先送人的礼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