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关于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的一点思考[1]

——以《国际城市蓝皮书》为例

屠启宇[2]

摘要:《国际城市蓝皮书》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聚焦了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本文指出,《国际城市蓝皮书》的研创,必须抓好选题,设好流程,做好宣传;依托《国际城市蓝皮书》,做好舆论引导和决策参考,通过提升决策咨询工作质量,使得智库的作用获得广泛认可,从而达到推动智库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国际城市 智库 建设

当今,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正逐渐形成:地域上相对集中的城市中心控制广大的腹地资源,同时城市内部的金融及服务业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秩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这一新的城市形态,即为国际城市。[1]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国内各界对于上海的发展动态表现出高度的关注和强烈的需求。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为响应国内各界对于国际城市发展的需求,由课题组出资,研创出版《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蓝皮书》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跟踪评介国际城市发展实践中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提出“国际城市2.0”的概念,契合了党中央关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思路,体现了学者研究的前瞻性,对中国城市如何向国际城市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将从《国际城市蓝皮书》的研创经验和皮书如何依托智库进行建设两方面,提出作者对皮书研创与智库建设的一点思考。

一 《国际城市蓝皮书》的研创

《国际城市蓝皮书》以“国际经验、中国借鉴”为宗旨,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国际参照系,聚焦国际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理念、重大项目、重大报告和最佳案例。截至2013年,《国际城市蓝皮书》已经出版了两本,有许多值得分享的经验。

(一)抓好选题

《国际城市蓝皮书(2012)》提出了“国际城市2.0”的概念。“国际城市2.0”是响应全球化深化态势的国际城市“升级版”,其目的在于引起城市理论界和实践者对于目前国际城市领域正在发生的关键性变化的关注。[2]《国际城市蓝皮书》契合了党中央新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经济升级版、新型城镇化的新思路,体现了学者研究的前瞻性。课题组在皮书研创当中也注意到,一个新概念的推出,不应当完全丢弃旧概念,而应当将两者联系起来,不断深化、改进。《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始终坚持一个选题,研究透彻。2012年版《国际城市蓝皮书》提出“国际城市2.0”概念;2013年版《国际城市蓝皮书》的主题为:以创新塑造“国际城市2.0”;接下来的2014年版《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深化讨论了这一主题。

(二)设好流程

流程的设计是皮书研创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皮书的研创不是短期、突击性的工作,而是长期的、全年性的工作,《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不仅学习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皮书操作手册》,还编写了《国际城市蓝皮书及数据库撰写手册》,保证皮书研创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为了保持同出版社及时沟通、交流,课题组每年都参加皮书年会,学习交流皮书研创工作的经验。

(三)做好宣传

《国际城市蓝皮书》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皮书,课题组坚持在全国平台开发布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达到了宣传的目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媒体资源、场地安排等方面给予了《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全方位支持,让2014年版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发布会得以在北京顺利召开。

二 依托皮书,推动智库建设

(一)引导舆论

2012年,《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提出,皮书除了学术性的研究以外,还应该在皮书之外引导公众,注重舆论引导。2014年,《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发布会在北京召开,编委会专家评选出“2013年度国际城市十大关注”,上海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底特律破产、多国城市陷入“霾伏”、青岛“11·12”爆炸事件等均入选十大关注。《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通过这种创造社会关注点的方法,有效地发挥了舆论引导的作用。

(二)决策参考

《国际城市蓝皮书》不仅关注中国城市发展,同时也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为了解决政府决策部门在借鉴国际经验上反应不够迅速、信息不能及时更新这一问题,课题组衍生开发了全球城市动态系列电子周报、手机报。每个工作日给政府决策者定向发送手机报,效果显著,反馈率达到30%,为《国际城市蓝皮书》储备了充分的数据和资料。

(三)提升决策咨询工作质量

依托皮书进行智库建设,不仅增加了地方社会科学院的影响力,同时,由于《国际城市蓝皮书》课题组还承担了其他地方政府的课题,在这些政府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反馈。如课题组在北京、青岛等城市进行的项目均获得了较好评价,这都是由决策咨询工作质量上升后带来的益处。

(四)智库作用获得广泛认可

《国际城市蓝皮书》的研创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城市课题组智库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和升级。2009年,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方向)被上海市认定为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010年,皮书作者还被聘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2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上海社会科学院为创新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余丹林、魏也华:《国际城市、国际城市区域以及国际化城市研究》,《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第18(1)期。

[2]屠启宇:《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1] 本文是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屠启宇在第十四次全国皮书年会(2013)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

[2] 屠启宇,男,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4)》主编之一。研究方向:城市战略规划、城市创新体系、社会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