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说文解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十部

⊙十

“十”是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为“丨”,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像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小篆符号化,一点变成了一横。隶变后楷书写作“十”。

《说文·十部》:“十,数之具也。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凡十之属皆从十。”(十,十进位数字完备的标志。一,表示东西;丨,表示南北,一丨相交为十,那么,东西南北和中央全都完备了。大凡十的部属都从十。)

“十”的本义为数字十。汉字中的数字,以一到十为基础,其他的数字都是由此演化而来,无穷无尽,所以有了这十个数,就相当于拥有了全部,所以,“十”在中国是圆满的象征,因此“十”又引申为完备、完满。我们常说的“十全十美”就是非常典型的运用。古人还常用“十”来表示虚指、约数。

⊙孛

“孛”是会意字。甲骨文下部是个孩子,上部是长头发,会小孩生长迅速、容色盛旺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孛”。

《说文·部》:“孛,也,从;人色也,从子。如《论语》曰:‘色孛如也。’”(孛,草木盛美,故从;人容色勃然壮盛,故从子。如《论语》说:“面色勃然庄重。”)

“孛”的本义为孩子容色盛壮,读作bó。泛指变得气盛的脸色。此义后世多写作“勃”。

还引申为星芒四出的现象,所以彗星的别名也叫“孛星”,这里的“孛”读作bèi。古代认为彗星出现象征将产生灾厄。

还可引申为草木茂盛,由树叶披散又引申出混乱冲突之意,此义后世多用“悖”来代替。

⊙卒

“卒”是会意字。甲骨文从衣,会带有标记的衣服之意。这是古代隶役人穿的一种衣服,用标记以示区别。金文将标记简化为一斜道。隶变后楷书写作“卒”。

《说文·衣部》:“卒,隶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者。”(卒,隶役供给差事的人的衣服叫卒。卒,指衣上有标记的符号。)

“卒”的本义是带有标记的衣服,也指穿这种衣服供役使的隶役。又特指士兵。如成语“身先士卒”,意思就是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由士兵引申为古代军队编制。古代以一百人为“卒”;“伍”也是古代的一种军队编制,五人为“伍”。

“卒”还可以表示死。古时候,天子死叫作“崩”,诸侯死叫作“薨”,大夫死叫作“卒”。后来一般人的死也可以称“卒”。如“病卒”就是病死,“生卒年月”就是出生和死亡的年月。

⊙卖

“卖”是会意字。它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金文,从贝,从省(视察);一个是小篆,从出,从买。隶变后楷书都写作“賣”。汉字简化后写作“卖”。

《说文·出部》:“賣,出物货也。从出,从買。”(賣,出卖物货。由出、由買会意。)

“卖”的本义为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如明代刘基作有《卖柑者言》。

引申指背地里害人以利己,背叛。如《后汉书·李固传》:“谄贵卖友。”又引申指炫耀。如“卖弄”、“倚老卖老”。

又引申指尽量使出来。如“卖力”、“卖命”。

⊙南

“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字形像悬挂着的敲击乐器:上边是悬挂的结,下边是器体。金文和小篆都是由甲骨文直接演化而来。隶变后楷书写作“南”。

《说文·部》:“南,艸木至南方,有枝任也。从声。”(南,草木到南方其叶畅茂,有枝芽可胜任。从声。)

“南”的本义为一种敲击乐器。敲击乐器奏乐是为了助兴,古人助兴又多欣赏配乐的舞蹈,后来“南”就引申为了乐舞名。现在常用作方向的“南”,是假借义。成语“南辕北辙”中的“南”指的就是方向。

⊙真

“真”是会意字。甲骨文从鼎,从人,会人就鼎取食美味之意。金文和小篆略有变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真”。

《说文·匕部》:“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从,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化形体而升天。由、目、乚会意。八,是仙人升天时乘坐的风云之类的工具。)

“真”的本义指美食。由美食的原质原味引申指本质、本性。人生活在充满诱惑的世间,本性也在诱惑中迷失了,一个按本性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所以“真”也引申指真实,与“假”相对。

又引申指人或事物的原样、肖像。看到了事物的原样,人就会豁然开朗,能把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故而,“真”还引申为清楚、明确。

⊙啬

“啬”是会意字。甲骨文像是田里生长的谷物,由此会收割谷物之意。金文大致相同,小篆整齐化、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嗇”。汉字简化后写作“啬”。

《说文·嗇部》:“啬,爱瀒(不滑)也。从来,从。来者,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凡啬之属皆从啬。”(啬,爱惜。由来、由会意。麦子之类的谷类,用仓库把它收藏起来。所以农夫叫作啬夫。大凡啬的部属都从啬。)

“啬”的本义是收庄稼,也指谷物。如《礼记·郊特畅牲》:“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啬”因此而含有节省钱粮的意思,是个褒义词。

节省钱粮,也就是爱惜,但是过分爱惜未免太过苛刻,于是“啬”向相反的方向引申,变成了“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成了一个贬义词。

⊙协

“协”是会意字。甲骨文像三耒(犁具)并耕之形,会合力同耕之意。小篆又加上义符“十”,表示“众多的力”。隶变后楷书写作“協”。汉字简化后写作“协”。

《说文·劦部》:“協,众之同和也。从劦,从十。旪,古文協,从曰、十。叶,或,从口。”(協,众人的协同和谐。由劦、由十会意。旪,古文“协”字,由曰、十会意。叶,旪的或体,由十、口会意。)

“协”的本义是调和、融洽。如扬雄《太玄·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是说声与律融洽了,八音就产生了。

引申指共同。如“齐心协力”、“协同”。

又可以引申为协助。如“协理”、“协办”。

⊙卉

“卉”是象形字。小篆像众多的草在蓬勃生长的样子。隶变后楷书写作“卉”。

《说文·艸部》:“卉,草之总名也。从艸、屮。”(卉,草的总称。从艸、屮。)

“卉”的本义为百草的总称。如《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也泛指草木。如张衡《思玄赋》:“卉既凋而已育。”意思是草木看起来是凋零了,但实际上已经在孕育了。又特指花。

⊙华

“华”是象形字。金文的上部像花朵的形状,下部是花蒂。小篆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華”。汉字简化后写作“华”。

《说文·華部》:“華,荣也。从艸,从。凡华之属皆从华。”(華,花朵。由草、由会意。大凡华的部属都从华。)

“华”的本义指花朵,就是花的本字,此义后用“花”来表示。

读作huá,花朵艳丽,由此引申指美丽光彩(华的引申义均读huá)。如“华服”。也可以作名词。如“月华”、“光华”。

花儿是植物的精华,因此“华”又表示精华之义。如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物华”是指万物的精华。进一步引申指显贵。最常用的“荣华”一词,原本指花开盛美,后来用以指人之显贵。

⊙者

“者”为象形字。金文字形,上部像槠树形,口为附加义符。小篆的形体线条化了,下部讹变为“白”。隶变后楷书写作“者”。

《说文·白部》:“者,别事词也。”(者,区别事物的词。)

“者”的本义应是槠,一种树名。后世所用乃是其假借义,主要作助词用。

用作动词、形容词之后,能组成“者”字词组,这种词组可译为……的(人、事、物)。如“智者”、“贤者”。

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如《礼记》中有“昔者,吾舅死于虎”,这里的“昔者”就是指从前。

⊙直

“直”是会意字。甲骨文下部是一只横着的眼睛,上部有一竖线,会视线直之意。金文变得复杂了,但意思不变。小篆与金文相似。隶变后楷书写作“直”。

《说文·部》:“直,正见也。从,从十,从目。”(直,正视。由、由十、由目会意。)

“直”的本义为直视。引申为不弯曲,与“曲”相对。

由不弯曲,又可以引申为正直、公正。如“心直口快”、“理直气壮”。又引申表示一直到底、不经周转。如“直拨电话”、“直辖市”。

用作副词,表示一直、径直。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意思是李将军敢与数十骑兵飞马奔驰,径直从胡兵中贯穿过去。

⊙博

“博”是会意兼形声字。金文和小篆皆从十,从尃(分布)会意,尃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博”。

《说文·十部》:“博,大通也。从十,从尃。尃,布也。”(博,广大;精通。由十、由尃会意。尃是分布的意思。)

“博”的本义为大。如《管子·权修》:“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

引申指丰富、宽广、广博。如《论语·子罕》:“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又引申指广泛、普遍。如《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又引申指博弈,是古代一种赌输赢的棋类游戏,后泛指赌博。

又引申指取得、换取。如“博美人一笑”中的“博”就是这种用法。

⊙阜

“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古人在其所居地穴的墙上挖出的供上下用的脚窝形,犹如后来的楼梯。金文、小篆整齐化。单用时写作“阜”,作偏旁在字左时写作“阝”。

《说文·阜部》:“阜,大陆,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阜,大面积的又高又平的土地,是没有石头的土山。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

“阜”的本义是在竖穴侧壁挖的上下时供脚蹬着的坑窝。古人穴居必选择在土层高厚之处,引申为土山,也泛指山。如《荀子·赋篇》:“生于山阜。”

又引申为盛多、丰富。如“物阜民丰”,意思是物产丰富,人民安乐。还引申为强健、肥壮。如《诗经·秦风·小戎》:“四牡孔阜。”意思是四匹雄马高大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