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经》注释(中医经典注释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官针第七法星

官针,即官方公认的针具。因本篇详细地论述了九针的性能、适应证,以及各种针刺方法,篇首提出了“凡刺之要,官针最妙”,所以篇名曰“官针”。

全篇论述了九针大小长短形状及适应证,讨论了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邪气侵入的不同经脉,以及病邪的深浅不同,应当分别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或刺九变的刺法,或刺十二经病变的刺法,或刺五脏病变的刺法,或三刺法。

病不同针,针不同法,这是针刺治病的基本原则之一。本篇根据人体病变的不同部位、不同性质所采取的各种不同刺法,体现了针刺理论及方法的原则性、灵活性及实用性,体现了《内经》针刺理论因人而异、辨证论治的医学思想。篇中理论至今仍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原文】

凡刺之要,官针[1]最妙。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肤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2]为大脓。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3],小者不移,已言其过,请言其所施。

【注释】

[1]官针:即公认的符合标准的针具。张介宾注:“官,法也,公也,制有法而公于人,故曰官针。”

[2]支:《甲乙经》卷五第二、《太素》卷二十二等均作“反”。当从。

[3]泻:《甲乙经》卷五第二、《太素》卷二十二作“大泻”。可从。

【原文】

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病在经络痼[1]痹者,取以锋针。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针于井荥分输[2]。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病在中者,取以长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病在五藏固居者,取以锋针,泻于井荥分输,取以四时[3]

【注释】

[1]痼:积久顽固的病。

[2]井荥分输:指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3]取以四时:不同的季节,取穴当有所侧重,如《灵枢·本输》篇云:“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

【原文】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1]藏腧[2]也。二曰远道刺;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腧[3]也。三曰经刺;经刺者,刺大经[4]之结络经分也。四曰络刺;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六曰大泻刺;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七曰毛刺[5];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八曰巨刺[6];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九曰焠刺[7];焠刺者,刺燔针[8]则取痹也。

【注释】

[1]荥输:在此指井荥输经合五输穴。

[2]藏输:指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脏腑俞穴。

[3]府腧:在此指足三阳经的输穴,即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

[4]大经:指十二正经。

[5]毛刺:皮毛浅刺。

[6]巨刺:邪入大的经脉而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针刺方法,即为巨刺。

[7]焠刺:将针用火烧红刺入肉中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寒证、痹证。

[8]燔针:烧红的针。

【原文】

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一曰偶刺[1];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2]之也。二曰报刺[3];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4];恢刺[5],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四曰齐刺[6];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7];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五曰扬刺[8];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六曰直针刺[9];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七曰输刺[10];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八曰短刺[11];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九曰浮刺[12];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十曰阴刺[13];阴刺者,左右率[14]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十一曰傍针刺[15];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十二曰赞刺[16];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

【注释】

[1]偶刺:用两针分别在前胸、后背正当疼痛之处对刺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心痹等。

[2]傍针:在此指斜刺,以免伤及内脏。

[3]报刺:在痛处直刺,并留针,待以左手循按局部,找到又一痛处并进针后,再将前一针拔出,这种刺而复刺的方法,叫报刺。

[4]恢刺:在疼痛拘急的筋肉附近广范围针刺,以缓解挛急疼痛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筋痹拘急疼痛。

[5]恢刺:《甲乙经》卷五第二在此后有“者”字。可从。

[6]齐刺:在痛处直入一针,斜入两针,三针同时刺入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邪气轻浅的寒痹之证。

[7]三刺:即齐刺。因三针同时刺入,故又叫三刺。

[8]扬刺:中央一针,周旁四针,浮刺浅表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较重的寒证。

[9]直针刺:沿着病变部位的皮肤浅刺、直刺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浅表部位的寒证。

[10]输刺:针直入直出地进行深刺,取穴宜少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实热证。

[11]短刺:直入深刺,稍微摇动针体,上下提插,使针尖接近骨部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骨痹。

[12]浮刺:在病处侧旁,斜针浅刺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肌肉因寒而致的拘急疼痛。

[13]阴刺:针刺左右足少阴经太溪穴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寒厥证。

[14]率:全、都的意思。

[15]傍针刺:在病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又斜刺一针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痹证日久不愈。

[16]赞刺:在患处反复多次地直出直入,浅刺出血的一种针刺方法。用以治疗痈肿等外科疾病。

【原文】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所谓三刺[1]则谷气[2]出者,先浅刺绝皮[3],以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4],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

【注释】

[1]三刺:即针刺皮肤、肌肉、分肉三种深浅不同部位的针刺方法。

[2]谷气:在此指得气。即将针刺入腧穴后所产生的经气感应。

[3]绝皮:即浅刺,刚刚穿过皮肤的浅刺。

[4]年之所加:指运气理论的客主加临。即随年份迁移变化的客气,叠加于固定不变的主气之上,不同性质的主气客气相叠加,产生相应的气候。

【原文】

凡刺有五,以应五藏。一曰半刺[1]。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二曰豹文刺[2]。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三曰关刺[3]。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四曰合谷刺[4]。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

【注释】

[1]半刺:就是浅刺快出,如拔毛状,深度是通常针刺深度的一半。用以治疗邪在皮肤。

[2]豹文刺:即在患处前后左右针刺,刺出瘀血,因出血点多,犹如豹皮花纹,故名豹文刺。用以治疗邪阻经络。

[3]关刺:即直刺四肢关节。用以治疗筋痹。

[4]合谷刺:即将针直刺入分肉之间,其左右再各斜刺一针,形如鸡足。用以治疗肌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