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中医救治验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六、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合并脑梗死、肺脓肿案

(一)一般资料

黄某,男,85岁,救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院区,住院号:96×××292。

入院时间:2022年5月22日;出院时间:2022年6月16日;住院天数:25日。

(二)入院前情况

患者家属代诉病史:主诉“新冠病毒核酸筛查异常6天,伴右侧肢体乏力3年,加重8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出现右侧肢体乏力,外院诊断为脑梗死,近8个月症状进行性加重,伴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2022年2月28日入住上海某医院,考虑脑梗死后遗症,入院后予营养脑神经、改善脑代谢等对症及康复治疗。2022年5月17日核酸检测阳性,CT值18.92。入院前3天患者出现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咳嗽,痰多,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93%,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入院时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咳嗽,痰多,色黄,质黏,不易咳出,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93%,大小便正常,近半年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患者有脑梗死,长期口服胞磷胆碱钠片,每日3次;甲磺酸二氢麦角碱缓释片2.5mg,每日2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睡前服用;高血压数年,具体服药不详。有阿尔茨海默病病史伴认知障碍,长期口服艾司唑仑1mg,睡前服用;盐酸美金刚10mg,每日1次;多奈哌齐5mg,每日1次。生活无法自理。有前列腺增生病史,长期口服非那雄胺片5mg,睡前服用。否认其他内科疾病史。新冠疫苗接种史:无。

(三)入院时情况

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咳嗽;痰多,色黄,质黏,不易咳出;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93%,大小便正常,夜寐不详。

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101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6/80mmHg,指脉血氧饱和度91%~95%(未吸氧)。口唇无发绀,无呼吸浅快。全身皮肤黏膜干燥,颈部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无发绀,胸廓对称无畸形,无三凹征。全腹平软,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诊不能配合,脉滑数。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1)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

(2)脑梗死后遗症。

(3)运动障碍。

(4)言语障碍。

(5)阿尔茨海默病。

(6)高血压2级(极高危)。

(7)前列腺增生。

(8)老年性骨质疏松。

2.中医诊断

疫病,内闭外脱证。

(五)诊疗经过

患者2022年5月22日入院后予以心电监护、监测血氧饱和度、胃肠营养管置入,喘定平喘,氨溴索化痰,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氨基酸、脂肪乳、肠内营养混悬液、人血白蛋白营养支持,艾司奥美拉唑抑酸护胃,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22时45分患者突然出现氧饱和下度降至75%,伴呼吸急促,立即予吸痰、拍背、高流量辅助通气后,血氧饱和度进一步下降至58%。急查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89.25mmHg↑,酸碱度7.099↓,氧分压70.95mmHg↓,血氧饱和度88.4%↓。提示患者存在Ⅰ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立即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碳酸氢钠静脉滴注纠正酸中毒。机械通气后患者血氧饱和度逐渐恢复。23时40分心电监护示:血压142/74mmHg,心率120次/分,血氧饱和度96%。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炎症,病毒性肺炎不除外。新冠病毒核酸阴性。予俯卧位通气、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中医予人参粉30g,每日2次;安宫牛黄丸1丸,每日1次,胃管内注入;痰热清注射液每日1次,静脉滴注。

2022年5月28日痰培养提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根据药敏结果改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替加环素治疗。24小时入量3530mL,出量1400mL,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1675.0pg/mL,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泵入、呋塞米静脉推注强心、利尿,维持出入液量平衡。患者大便4日未行,中医宣白承气汤加减治疗。5月29日大便解。因患者咳痰较多,咳出困难,6月1日胸部CT:双肺炎症,伴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遂行气管切开。6月3日、6月7日分别行支气管镜检查与灌洗:见隆突锐利,未见出血,可见两块肉色新生物,表面较光滑,探查至二级分支予吸净痰液并灌洗,灌洗出砖红色胶冻样痰液,综合考虑存在肺脓肿。后经积极治疗后,患者咳嗽咳痰逐渐减少。

2022年6月7日患者成功脱机,鼻导管接气切口,指脉血氧饱和度100%,双下肢有轻度凹陷性水肿,气切口无渗血。胸部CT:双肺炎症,伴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较前(2022年6月1日)略吸收;双侧少许胸腔积液,右侧较前略减少,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6月9日患者情况好转,停用抗生素;给予补钾、升血小板,并输注血浆改善凝血功能。中医予益清口服液(院内制剂)加减治疗。

2022年6月10日患者神志较前好转,对答欠切题,仍有咳嗽咳痰,气切口接鼻导管吸氧,指脉血氧饱和度100%,呼吸12次/分,心率71次/分,血压149/63mmHg,双下肢有轻度凹陷性水肿,气切口无渗血。6月9日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阳,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抗病毒治疗,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新冠病毒核酸6月13日起转阴,6月16日转外院继续康复治疗。

2022年5月22日入院时辅助检查结果。血气分析:二氧化碳分压89.25mmHg,酸碱度7.099,氧分压55.20mmHg,碱剩余-2.1mmol/L,血氧饱和度88.4%。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为277.00pg/mL,白细胞介素-8为63.40p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为20.10pg/mL。心肌标志物: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116.0pg/mL,肌红蛋白327.00ng/mL,肌钙蛋白T为0.057ng/mL。血常规:C反应蛋白65.49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为233.63mg/L,血沉73mm/h。凝血功能:D-二聚体4.59mg/L,凝血酶时间18.0秒。5月22日胸部CT:双肺散在炎症,病毒性肺炎可能;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5月22日头颅CT:左颞叶及右枕叶软化灶;双侧额顶叶、侧脑室旁、基底节区缺血腔隙灶,建议MRI;脑萎缩。

1.西医治疗方案

(1)氧疗过程:2022年5月22~31日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5月31日~6月7日切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6月7~15日鼻导管吸氧(8L/min)。

(2)抗病毒治疗: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奈玛特韦片300mg联用利托那韦片100mg,每12小时1次,连用5天。

(3)抗细菌感染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用5天;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每12小时1次,连用9天;替加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连用9天。

(4)抗凝药物:那曲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每日1次。

(5)免疫治疗:胸腺法新1.6mg,每周2次。

(6)强心利尿:人脑利钠肽、呋塞米、托拉塞米。

(7)营养支持:人血白蛋白、20%中长链脂肪乳、18AA氨基酸、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氯化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肠内营养混悬液。

(8)输血:输注红细胞悬液200mL,冰冻血浆1200mL。

(9)其他:艾司奥美拉唑、矛头蝮蛇血凝酶、瑞芬太尼注射液、咪达唑仑注射液、氨溴索注射液。

2.中医治疗方案

(1)2022年5月22日一诊: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咳嗽,痰多,色黄,质黏,不易咳出,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93%,大小便正常,夜寐不详。舌诊不能配合,脉滑数。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疫毒入里、内闭外脱证。中医予人参粉30g,每日2次;安宫牛黄丸1粒,每日1次,温开水化后胃管注入。痰热清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天。共奏补元固脱、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之功。

(2)2022年5月28日二诊:患者经口呼吸机辅助通气中,神志不清,咳嗽,痰多、色黄,大便4日未行,小便量少、色深,舌诊不能配合,脉滑数。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肺热腑实证。中医予《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宣肺败毒方加减,共奏宣肺化痰、泄热攻下、清热解毒之效。人参粉15g,每日2次胃管注入;痰热清注射液4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拟方如下:生石膏30g(先煎),生大黄15g(后下),苦杏仁10g,瓜蒌皮30g,厚朴20g,芒硝10g,麻黄10g,薏苡仁30g,麸炒苍术10g,广藿香15g,青蒿12g,芦根30g,葶苈子15g,化橘红15g,生甘草10g。3剂(2022年5月28~30日),水煎服2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3)2022年6月1日三诊:患者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中,镇静中,神志淡漠,咳嗽咳痰,痰量较前稍减少,色黄淡血性,质黏不易咳出,大便一日两行,不成形,舌诊不能配合,脉数。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痰培养提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肺痈成痈期。中医予千金苇茎汤、益清口服液(院内制剂)加减,西洋参粉15g,每日2次胃管注入,冲服;全方取千金苇茎汤、《温病条辨》银翘散、《丹溪心法》玉屏风散、《景岳全书》独参汤之意,共奏清肺排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养阴固脱之效,拟方如下:薏苡仁30g,芦根30g,冬瓜仁15g,桃仁10g,黄芩20g,金银花10g,连翘10g,贯众10g,板蓝根15g,黄芪40g,白术10g,防风10g,北沙参15g,赤芍15g,陈皮10g,甘草6g,桔梗15g,金荞麦30g,葶苈子15g。7剂(2022年6月1~7日)。水煎服2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

(4)2022年6月7日四诊:患者成功脱机,鼻导管接气切口,指脉血氧饱和度100%,神志转清,咳痰较前明显好转,量减少,色淡黄,口干,鼻饲流质可,二便调,夜寐安,舌质暗,苔薄黄(见附录彩色图图6-1),脉细数。双下肢有轻度凹陷性水肿,气切口无渗血,口唇见血痂。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伴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较前吸收;双侧少许胸腔积液,右侧较前略减少。效不更方,前方加茯苓、泽泻减轻水肿,拟方如下:薏苡仁30g,芦根30g,冬瓜仁15g,桃仁10g,黄芩20g,金银花10g,连翘10g,贯众10g,板蓝根15g,黄芪40g,白术10g,防风10g,北沙参15g,赤芍15g,陈皮10g,甘草6g,桔梗15g,金荞麦30g,葶苈子15g,茯苓30g,泽泻10g。7剂(2022年6月7~13日)。水煎服200mL,每日1剂,早晚分2次服用,饭后30分钟温服。西洋参粉15g,每日2次,化入中药中胃管注入。

2022年6月9日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阳,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抗病毒治疗,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新冠病毒核酸6月13日起转阴,6月16日转外院继续康复治疗。

(六)疗效评估

1.体温变化趋势 (图6-2)

图6-2 体温变化趋势

2.主要症状 患者属于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病程前期以内闭外脱为主,后肺部又合并细菌感染,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神志转清,大便难、小便量少改善,双下肢水肿减轻,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胸闷气促、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

3.生化检查变化 (表6-1~表6-6)

表6-1 血气分析变化

表6-2 心肌标志物变化

表6-3 血常规

表6-4 凝血功能变化

表6-5 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

表6-6 新冠病毒核酸基因CT值变化

4.胸部CT变化 6月1日胸部CT(图6-3):双肺炎症,病毒性肺炎可能;右肺炎症较5月22日进展,伴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双侧少许胸腔积液;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6月7日胸部CT(图6-4):双肺炎症,伴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较前吸收;双侧少许胸腔积液,较前略减少,主动脉及冠状动脉钙化。

图6-3 6月1日胸部CT

图6-4 6月7日胸部CT

(七)出院时情况

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偶有咳嗽咳痰,痰量少、色白,易咳出,无胸闷气促,无腹痛腹泻,胃纳一般。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多次咽拭子检测阴性,2022年6月16日出院。随访2周未见核酸复阳。

(八)案例讨论与分析

1.辨证施治思路 本例患者入院前已属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需要呼吸支持治疗,入院时新冠病毒核酸虽已转阴,但炎症反应继续发展,病至危重。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患者为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且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生活不能自理,病久体虚,更容易诱发痰浊、血瘀形成。其一,久病气耗或年老体衰,可致肺气亏虚,肺虚则宣降失司,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血液运行不畅,易为痰浊、瘀血痹阻肺络;其二,肺气之盛衰依赖于脾的化生气血以供养,“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且脾为肺之母,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危重型者子病及母,皆可引起脾之运化功能失调,致痰浊、瘀血痹肺。加之患者肺部出现多种致病细菌感染,最终导致正不胜邪,出现脱证,故此期以扶正固脱为主,兼以祛邪;中期出现肺热腑实证,通腑、清热解毒祛邪为主;后期出现肺痈,同时予解毒化痰祛邪与益气养阴,扶正祛邪同时兼顾。扶正固本、祛邪排痰是本病治疗的重点,肺部感染致肺痈的发生主要在于痰饮瘀热等邪气内停,阻碍脏腑气机,耗损机体元气,致使脏腑衰竭、内生诸邪为患,本例在治疗早期即注意在祛邪的同时,加强痰液的引流,同时强化扶正补虚,固本防脱,防止脏器功能进一步衰竭,注意虚实标本兼顾。

一诊患者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咳嗽,痰多、色黄、质黏,不易咳出,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93%,大小便正常,夜寐不详。舌诊不能配合,脉滑数。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疫毒入里,内闭外脱证。《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患者基础疾病多,素体虚弱,正气不足,新冠毒邪袭肺,后又肺部细菌感染,两邪相加,内蕴化热为痰饮,闭阻于肺,导致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咳嗽;正气不足,无力抗邪,湿热毒邪逆传心包,出现神志不清、昏蒙;痰饮瘀热等邪气的内停,阻碍脏腑气机,耗损机体元气,致使脏腑更衰,如《血证论》记载:“血行瘀滞,则气不通,气壅则水壅,水壅为痰饮。”形成恶性循环。中医予人参粉30g,安宫牛黄丸1粒,温开水化后胃管注入,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共奏补元固脱、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之效。

二诊患者经口呼吸机辅助通气中,神志不清,咳嗽,痰多、色黄,大便4日未行,小便量少,色深,舌诊不能配合,脉滑数。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肺热腑实证。清代叶天士《温热论》中言:“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温病条辨·中焦》第17条云:“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该患者痰热闭肺,气不得宣,肠腑失于传导;肺津失布,肠道失于濡润;或肺热移于大肠,阳明热结,津液被耗,燥结成实,致排便困难。肺与大肠相表里,肠道应“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腑气通则肺气降,肠腑不通,浊气壅塞,上逆乘肺,喘、满、燥、结随之而来。中医予《温病条辨》宣白承气汤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宣肺败毒方加减,奏宣肺化痰、泄热攻下、清热解毒之效。人参粉继服补元固脱,痰热清注射液继续静脉滴注。方中麻黄、石膏、杏仁、厚朴清宣肺气;薏苡仁、广藿香、青蒿、瓜蒌皮、芦根清热化湿祛痰;大黄、芒硝泻下热结;麸炒苍术、化橘红健脾燥湿。诸药合用,共奏宣上通下、开肺通腑、清热化湿之功。正如《温病纵横》所言:“肺在五行属金,在五色与白相应,故名‘宣白’即宣肺之意。宣白承气汤用石膏清热宣肺,杏仁肃降肺气,更有润肠之功,瓜蒌皮清化痰热。三药相配,宣降肺气,以平肺气之逆,大黄攻下热结,四药配伍,开肺通肠,相互为用。”

三诊患者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中,镇静中,神志淡漠,咳嗽咳痰,痰量较前稍减少,色黄,质黏不易咳出,大便一日两行,不成形,舌诊不能配合,脉数。患者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痰培养提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四诊合参,中医辨证属肺痈成痈期。《金匮要略心典》云:“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患者新冠毒邪、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两致病菌同时相加,内犯于肺,患者痰热素盛,蒸灼肺脏,以致热壅血瘀,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成痈期,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本应表现高热、振寒等痰瘀热毒蕴肺的证候,但患者高龄体虚,正不胜邪,机体无力抗邪,故不见高热表现,实为危候。中医予千金苇茎汤、益清口服液(院内制剂)加减,西洋参粉冲服,全方取千金苇茎汤、《温病条辨》银翘散、《丹溪心法》玉屏风散、《景岳全书》独参汤之意,共奏清肺排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养阴固脱之功。

四诊患者成功脱机,鼻导管接气切口,指脉血氧饱和度100%,神志转清,咳痰较前明显好转,量减少,色淡黄,口干,鼻饲流质可,二便调,夜寐安,舌质暗,苔薄黄,脉细数。双下肢有轻度凹陷性水肿,气切口无渗血,口唇见血痂。复查胸部CT:双肺炎症,伴右肺下叶空洞型病灶形成,较前吸收;双侧少许胸腔积液,右侧较前略减少。效不更方,前方加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新冠病毒核酸6月13日起转阴,6月16日转外院继续康复治疗。

2.用药分析 本患者为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全程的中西医协同治疗获得良好效果,西医学着重呼吸机辅助通气、增强免疫、抗病毒、抗细菌感染、输血、营养支持等。中医则在新冠病毒转阴、呼吸衰竭逆转、胃肠道调节、肺痈的治疗等方面都起着积极作用,某些方面甚至起着主导作用。中西医协同全程运用大剂人参、西洋参或加黄芪,或以四君子汤补气,前期兼用清热化痰、清热泻火、清热凉血、宣肺通腑;后予健脾化湿、理气化痰、活血化瘀等法,虽然治疗过程中血瘀证不明显,但结合病理、血清D-二聚体检查,以及中医久病必瘀理论,后期仍配以化瘀之法贯穿。扶正祛邪相结合,早期患者脱证已现,以扶正固脱为主,兼以祛邪;中期出现肺热腑实证,通腑、清热解毒祛邪为主;后期出现肺痈,同时予解毒化痰祛邪与益气养阴,大剂量生黄芪托毒外出,扶正祛邪同时兼顾。从本例来看,扶正主要是补肺健脾、养阴、温阳、滋肾等,祛邪则有清热、化痰、化湿、化瘀等,攻补兼施,“截断扭转”早期阻断疾病传变,补气与化痰贯穿全程而获良效。

3.得失点

(1)及时固脱:该危重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内闭外脱证)属于中医学“喘脱”“气脱”等病证范畴,为内科难治病证中的危急重证,其病位在肺,与脾密切相关。对内闭外脱证患者的治疗,要重用人参固脱复脉,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治以安宫牛黄丸醒神开窍,痰热清以化痰解毒,终使危情复入坦途。

(2)清腑宣肺同施:疾病中期患者出现肺热腑实证,对“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兼有“喘促不宁,痰涎壅滞”之肺气不降者,症见便秘,痰涎壅滞,喘促不宁者,吴又可设宣白承气汤,该方宣通肺气与通降腑气同用、“脏腑合治”同施,本期患者治疗组方以上下同治、宣肺气之时兼顾通降腑气,通腑泄热之时勿忘宣通肺气为旨。

(3)中西医协同促进排痰:患者病程中出现肺部脓疡(肺痈),本期痈毒内结不仅阻碍肺气之宣达,更能阻滞胸中气血之循行;脓毒不去,更可腐及正常之气血,使迁延难愈。因此,排除热毒,不仅可祛除体内已有之瘀热毒邪,更可阻断正常气血之损伤,防止正气的愈发耗散,故急当速去务尽,以绝根本,防病迁延。本期除中药解毒排痰,大剂量生黄芪托毒外出,同时多次予支气管镜进行肺泡冲洗,达到痰液的及时引流,最终胸部CT显示肺部空洞吸收,患者好转出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董竞成、孙贤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