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案
(一)一般资料
周某,男,65岁,住院号:10×××52。
入院时间:2022年5月15日;出院时间:2022年6月4日;住院天数:21日。
(二)入院前情况
主诉“新冠病毒核酸筛查阳性8天,胸闷咳嗽不适1日”入院。患者2022年5月7日新冠病毒核酸筛查结果(+),当时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头晕、头痛,无咽痛、肌痛、鼻塞流涕等不适,转移至嘉定区方舱医院集中隔离管控。5月14日转移至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当日纳差,有咽部不适感,有咳嗽,痰不易咳出,无鼻塞流涕,有胸闷憋气感,无明显胸痛腹痛,无头晕头痛,无意识障碍,未予特殊治疗,自行休息。5月15日自觉胸闷不适加重,测指脉氧最低至78%,吸氧后可维持在90%上下。现为求进一步诊疗,转运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救治。
既往史: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道出血等病史。新冠疫苗接种史:无。手术史:曾行下肢血管支架置入术(左侧股动脉)。
(三)入院时情况
患者本次发病以来,精神略差,纳差,小便可,大便减少,体重无明显增减。咳嗽气促,胸闷喘息,无发热、头晕、头痛,无咽痛、肌痛、鼻塞流涕等不适。
体格检查:体温36.0℃,心率101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46/91mmHg,氧分压88%(面罩吸氧10L/min)。半坐位,推入病房,神志清,精神萎靡,气促,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无贫血貌。双侧眼睑无水肿。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舌诊不配合,脉沉弱。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1)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
(2)急性心力衰竭(Killip4级)。
(3)急性冠脉综合征。
(4)2型糖尿病。
(5)高血压。
(6)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左股动脉支架置入后)。
(7)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钙)。
2.中医诊断
(1)疫病,疫毒闭肺证。
(2)胸痹,心阳虚衰证。
(五)诊疗经过
入院后面罩吸氧下氧饱和80%~90%(面罩吸氧气10L/min),予甲强龙抗炎平喘、托拉塞米利尿、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扩冠后胸闷憋喘无明显好转。22时55分患者左右氧合逐步下降,最低至65%,伴意识改变,评估后立即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正压通气模式),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并予吗啡减少心肌耗氧,头孢西丁抗感染,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护胃,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抗凝。5月16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肺表面活性物质/持续正压通气模式,血氧饱和度95%,拟外出行胸部CT检查时,再发低氧、反应差,血氧饱和度下降至70%,呼之不应,立即予吸痰(粉红色泡沫痰)、上调呼吸机氧浓度(容控模式:潮气量480mL,氧浓度100%,呼气末正压15cm H2O,频率15次/分)。同时完善检查,心电图未见ST-T段抬高,心肌蛋白动态升高,床旁心脏彩超见左室收缩弱,完善胸部CT检查见两肺渗出明显。心内科评估患者暂无条件完善急诊冠脉造影检查,先予药物保守治疗;考虑心源性猝死并发心衰,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缓解心衰,若病情仍加重,必要时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故先予波立维、他汀类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西洛他唑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护胃,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化痰,并立即留置血液透析导管、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模式、肝素抗凝。经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患者气喘低氧症状改善,生命体征平稳,予丙种球蛋白提高免疫,白蛋白营养支持,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血小板,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升高白细胞,肠内营养乳剂百普力等肠内营养支持。5月19日起予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5月19~23日)抗病毒治疗,同时将波立维改为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氟伐他汀降脂固斑,待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疗程结束后改回波立维、瑞舒伐他汀。5月20日患者氧合指数>300mmHg,呼吸机支持力度逐渐降低,予镇静镇痛减量,评估考虑择日拔管脱机。5月27日复查胸部CT,两肺渗出明显好转,行自主呼吸试验成功,予脱机拔管。拔管后患者恢复自主咳痰,呼吸稍促。考虑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予鼻导管吸氧,3L/min,适当肢体活动,自主翻身、咳痰,进食半流质饮食。6月4日患者两次核酸阴性,无特殊不适主诉,符合出院标准,予以出院。
1.西医治疗方案
(1)氧疗:2022年5月15日入院后给予高流量呼吸支持,当晚改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俯卧位>12h/d。
(2)抗病毒治疗: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口服。
(3)抗感染治疗:先后予头孢西丁2g,每日1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g,每日1次,静脉滴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
(4)免疫治疗:人免疫球蛋白10g,每日1次,静脉滴注;胸腺法新1.6mg,每日1次,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每日1支,皮下注射。
(5)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西洛他唑,波立维,拜阿司匹林。
(6)贫血治疗:浓缩红细胞、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纠正贫血,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血小板。
(7)营养支持:人血白蛋白10g,每日1次,静脉滴注。鼻饲:肠内营养乳剂百普力。
(8)其他: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抗心衰,托拉塞米、氢氯噻嗪利尿,氟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脂固斑,胰岛素泵、达格列净、阿卡波糖控制血糖,奥美拉唑护胃,莫沙必利促进胃动力,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化痰。
2.中医治疗方案
(1)2022年5月17日一诊:患者体温平,气管插管中,大便2日未解。舌诊不配合(图7-1),脉沉弱。四诊合参,中医辨证考虑疫毒闭肺,腑气不通,心阳不振。肺为娇脏,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失宣,湿热疫毒闭肺,累及于心,损伤心阳,心阳虚衰,气血不畅。治疗以益气温阳固脱,通腑泄热为主,方取独参汤+大黄,拟方如下:人参30g,红参15g,生大黄15g(后下)。1剂。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胃管注入。

图7-1 一诊状态
(2)2022年5月18日二诊:患者体温平,气管插管中,腹略膨隆,大便未解。加强通腑泄热,拟方如下:人参30g,红参15g,生大黄30g(后下),芒硝10g(冲服)。2剂(2022年5月19~20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胃管注入。
(3)2022年5月20日三诊: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大便昨日已解,脉沉细,肢冷。加重温阳、泻肺之力,上方加减:人参30g,红参30g,生大黄30g(后下),葶苈子30g,芒硝10g(冲服)。2剂(2022年5月21~22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胃管注入。
(4)2022年5月22日四诊: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腹膨隆,大便2~3日一次,脉沉细,肢冷。考虑患者正气亏虚,推动无力,加重扶正、行气通便之药,改人参40g,大黄45g,芒硝20g,加槟榔30g,独参汤+大承气汤加减,方药如下:人参40g,红参30g,葶苈子30g,生大黄45g(后下),槟榔30g,芒硝20g(冲服)。3剂(2022年5月23~25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胃管注入。
(5)2022年5月25日五诊:患者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大便已解,每日一行,腹胀缓解,肢冷,脉沉细。患者腑气已通,脉细肢冷,继续加大益气温阳之力,方药如下:人参50g,红参50g,葶苈子30g,生大黄45g(后下),槟榔30g,芒硝20g(冲服)。2剂(2022年5月26~27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胃管注入。
(6)2022年5月27日六诊:患者今日予脱机拔管,能自主咳嗽咳痰,呼吸稍促,口干,大便每日一行。舌淡暗,苔白腻,脉细弱(见附录彩色图图7-2)。患者症状明显好转,酌加化浊养阴之品,方药如下:人参50g,红参50g,生大黄45g(后下),槟榔30g,苍术15g,草果9g,芦根30g。3剂(2022年5月28~30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胃管注入。
(7)2022年5月30日七诊:患者咳嗽咳痰,呼吸稍促,口干,口舌碎痛,牙龈肿痛,大便每日一行。舌淡暗,苔白腻,中裂,脉细弱,肢冷较前缓解(见附录彩色图图7-3)。患者有化热之象,故去红参,加人中黄清热解毒,大便每日一行,生大黄减量,方药如下:人参50g,生大黄30g(后下),槟榔30g,藿香15g,苍术15g,草果9g,芦根30g,人中黄9g。3剂(5月31日~6月2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口服。
(8)2022年6月2日八诊:患者咳嗽咳痰,稍气促,口干,口舌碎痛、牙龈肿痛已除,大便每日一行。舌淡暗,苔白腻,中裂,脉细。去人中黄,余维持原方如下:人参50g,生大黄30g(后下),槟榔15g,藿香15g,苍术15g,草果9g,芦根30g。3剂(2022年6月3~5日)。水煎,每日1剂,每剂取汁100mL,早晚各50mL口服。
(六)疗效评估
1.体温变化趋势 患者入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未见异常。
2.主要症状 患者属于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由于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及急性左心衰导致氧合下降,以咳嗽气促,胸闷喘息为主,于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出院。
3.实验室检查变化 (表7-1~表7-2)
表7-1 主要生化指标

表7-2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4.胸部CT变化(图7-4) 5月18日:两肺多发渗出,部分伴实变,病毒性肺炎渗出合并心源性肺水肿不能除外;两侧胸腔积液;主动脉及冠脉管壁多发钙化。5月25日:两肺散在渗出,较5月18日所示有较明显吸收;左肺下叶肺组织膨胀不全;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较前减少;主动脉及冠脉管壁多发钙化。5月31日:两肺散在渗出,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较5月25日所示渗出征象相仿;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较前增多;主动脉及冠脉管壁多发钙化。

图7-4 5月18日、5月25日、5月31日胸部CT
(七)出院时情况
患者目前鼻导管吸氧,3L/min,间断有咳痰,无发热,无胸闷气急。查体: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98%,心率76次/分,律齐,血压105/63mmHg。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出血点,无贫血貌。双侧眼睑无水肿。颈软,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稍粗,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明显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明显水肿。
(八)病案讨论与分析
1.辨证施治思路 中医辨证疫毒闭肺,移热于肠导致腑气不通,大便秘结;同时心阳不振,元气大伤,导致患者内闭外脱,虚实夹杂。故而此时当益气扶正固脱为要,兼通腑泄浊之法。
一诊时,处方以独参汤大补元气,考虑患者心阳不振,暂未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考虑胸痹乃“阳微阴弦”之证,合用红参15g;肺与大肠相表里,当邪毒闭肺时,肺气失宣,腑气不通,合并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故予生大黄泄热通便,可使邪热随腑气而出,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患者邪气虽实,正气已虚,若单攻邪,不仅无效,恐更伤正,故方中配伍大剂量人参、红参顾护正气,体现了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配伍思路。
二诊时,患者大便仍未解,故加重大黄用量,并加用芒硝,加强通腑泄热、泻下荡积的功效,使邪有出路。
三诊时,患者脉沉细欲绝、肢冷,心阳虚衰,故红参加倍,虽大便已解,但仍不通畅,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腑气不通,故加用葶苈子泻肺通腑。
四诊时,患者腹部膨隆、胀气明显,大便仍2~3日一行,考虑气虚推动无力,故增加人参用量,同时增强通腑泄热之力,加用槟榔以助行气。
五诊时,患者大便已通,腹胀有所缓解,效不更方,予人参、红参加量以温振元阳,益气固脱。
六诊时,患者顺利脱机拔管。此时正气渐复,肠腑已通,但患者余毒未清,故见舌暗,苔腻,予以化浊养阴之品调理善后。
七诊时,患者有牙龈肿痛、口舌碎痛之症,考虑湿浊内停,阳气渐复,加之大量益气温阳药物,正气渐复,“气有余便是火”,虚火与湿热相加,耗伤津液,故去红参,加苍术、草果芳香化湿,芦根清热生津,以防燥湿太过。
八诊时,患者牙龈肿痛、口舌碎痛已除,病情好转,心功能仍较差,继续益气扶强心,通腑、祛湿、化浊,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2.用药分析 患者属新冠病毒感染危重型,合并急性心衰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急转直下,迅速进入休克期及多器官功能障碍阶段,其临床表现属正气欲脱,同时由于患者体内实邪依然存在,故此时当以益气固脱为要,贯穿始终,再兼用攻邪之法。处方时大剂量红参、人参以扶正,辅以生大黄、芒硝、葶苈子等推陈致新,攻补兼施。如一味追求祛邪,恐正气虚脱,喘息之间,无力举邪,反受其害。
3.得失点 本案经中西医结合救治成功,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但由于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往往存在“沉默性”低氧血症,早期无明显缺氧表现,但活动耐力明显降低,轻微活动即表现出低氧相关的临床症状。如果早期未能及时监测,尽早发现严重的“沉默性”低氧血症患者,就有可能会错失患者救治的最佳时机,增加救治难度。脱证患者要注重尽早给予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关注患者的大便情况,如大便欠畅,则用大黄泄热通腑,使邪有出路,肺肠同治,最终使患者及早控制病情,新冠病毒核酸转阴。同时,要注意使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时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郑岚、陆聆韵、杨伟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