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属于百姓的丰收
在掌柜的诧异目光中,姜元用周主簿的银子付了酒菜钱。
“周主簿赏你的,不用找了。”
掌柜的抱着手中足足十两银子,目瞪口呆。
“邪门?
狼吃草了?”
回到县衙,姜元的眼中恢复了清明。
查不清账目的缘由,姜元找到了。
衙门里,全是蛀虫。
比他想象的还要夸张。
衙门的收入,知县和下面人,完全是三七分账。
并且知县是三。
杜英卓那蠢货,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难怪当地百姓过得如此艰难。
次日,得到姜元授意的“杜知县”,下达了一条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命令。
衙门里所有人,即日起停发薪俸。
另外,要按照每个人原有的薪俸,向衙门付费上岗。
如果不交,那就自己滚蛋。
命令一下,衙门中的差役差点当场哗变。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当数年逾五十的县尉,他有品级,是本地人,资历老,手下又有兵,因此底气最足,提着刀当堂大骂道:
“杜英卓,你个靠娘们上位的废物。
我们是不是太给你脸了,你要是不能干这个知县,趁早给老子滚蛋。”
当——
长刀砍在桌子上,劈出一个豁口,溅起一片木屑。
在他看来,杜英卓那个怂包,只要被这么一吓,便能清醒过来。
但是下一刻,那位对谁都笑眯眯的师爷,突然走到他的身旁,把手往桌子上轻轻一搭。
砰——
烟尘四溅。
寻常人想挪一挪都吃力的实木大桌,轰然化为齑粉。
这一手,当场惊呆了所有人。
姜元笑眯眯的说道:
“张县尉,你有什么意见?”
“......”
“没,没有......”
大股的冷汗从额头渗出,张县尉一双环眼,滴溜溜直转。
他也算个二境武者,自然知道这种实力,足够把他拆碎个七八遍。
就在姜元有些不耐时,张县尉突然猛地转身,对着下方众人一声大吼:
“你们这些人都给老子听好了,谁要是不听知县和师爷的话,老子一定把你们砍得和这张桌子一样。”
县衙众人:“?”
张县尉扭头,对姜元拱了拱手,满脸正气:“岳师爷,有事尽管吩咐,老朽一定照做。”
说罢,他提着刀灰溜溜回到人群中,如鹌鹑一般,再不敢吭声,
最大的硬茬萎了,其他人自然不敢再吭声。
不就是交钱上班嘛。
交!
反正也没几个钱。
只有昨夜刚刚和姜元喝过酒,又被贼人顺了钱袋的周主簿,一脸便秘的表情。
昨天晚上说好的哥俩好呢?
提上裤子就砍人是吧?
一场风波暂时平息。
但从此以后,众人看向这位岳师爷的目光中,便掺杂了不少畏惧。
当然,这些多半出身本地大户的官吏们,自然不会就此服输。
众人开始对“杜英卓”更加的阳奉阴违。
无论你说什么,都行。
任打任骂也任罚。
唯有一条,你什么命令也别想执行下去。
问就是告病。
问就是有困难。
问就是生娃死妈丢媳妇。
主打一个非暴力不合作。
明里暗里,大量的信件雪花般飘向武威郡城,飘向雍州城。
所有人都想知道,这位岳师爷,到底是什么人。
知县大人,又到底想要做什么。
不是说这个草包不招司马大人待见的?
然而九成九的人,都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
直到某一日,雍州司马实在是禁不住姨太太的枕边风,又收到了便宜小舅子送来的三千两银子,终于对外放出话来:
“安定县与梁州接壤,极为重要。
大军不日便会从安定县进军,必须尽可能的保证安定县的稳定。
任何搅乱安定知县管理的人,都列为叛党嫌疑。”
此言一出,等于在给杜知县背书。
所有人瞬间熄了在明面上搞事的心思。
州司马,正四品,更是手握军权,谁敢惹他。
之前杜英卓像个傻子,大家还能一起糊弄他。
可自从这个新师爷来了,知县就像是换了个人。
所有人心知肚明,知道变化必然与姜元有关。
或者说,姜元就是司马大人给杜知县派来的帮手。
借着这股威势,姜元开始在众官吏中散播消息,表示知县愿意和大家缓和关系。
接连数日,每天都有县中官吏来向姜岩表忠心。
而姜岩也在姜元的指点下,接受了这些官吏的投诚,并且不再要求他们付费上班。
只是要求他们,日后行事当收敛些,不可再太过剥削民间。
官吏们自然满口答应,只是私下里如何做,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
新元五年,十二月。
经过两个月的适应,又有姜元的保驾护航,姜岩算是大致搞懂了知县这个官职应该做些什么。
然后,开始了他的雷霆手段。
不管是出于良心发现,还是权力斗争,总会有县中小吏愿意和姜岩说些实话。
再加上姜元的暗中探查,过去两个月里,谁在阳奉阴违,谁在乖乖做事,姜岩是一清二楚。
腊月二十九,包括县丞在内,数位县衙中的实权人物锒铛入狱。
在姜元的正义铁拳下,管你背后是谁,统统只能趴下。
就连他们背后交织的当地大家族,也在这种威慑下开始服软。
没人想死。
新元六年,四月,春耕时节。
往年这个时候,是百姓过的最苦的时候。
头一年的存粮基本上在冬季被吃完,手里只剩下用来播种的种子。
想去挖些野菜野果充饥,可偏偏这时候都只是发芽,采无可采。
但今年,有所不同。
姜岩以放出那几位实权人物出狱为条件,和县中几个大族换出不少粮食,分发给县中百姓。
中间就算有人想要中饱私囊,也在姜元拳头的威胁下收敛了几分。
最终,十成粮食有六成顺利发到了百姓手中。
姜岩虽然依然愤怒,但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
百姓对此,已然是感恩戴德。
新元六年,六月,有大事发生。
梁州红巾军改弦易张,宣布立国,国号至阳。
朱博称王,号称明王。
朝廷震怒,令上柱国大将军李越率北境边军入雍州,于武威、天水两郡集结,备战。
七月,双方先锋在天水郡爆发大战。
至阳国军队虽死战不退,但终究不敌北军精锐。
李越麾下北军,携横扫北漠之势,排山倒海般杀入梁州。
而雍州驻军,则留守当地,负责大军粮草押运。
八月,秋收时节。
一年来,靠着姜岩这位假知县的殚精竭虑,以及姜元的雷霆手段,安定县的百姓迎来了一场难得的丰收。
准确的说,是属于百姓自己的丰收。
在姜岩的促成下,县中大户,大多咬牙同意让出原本属于他们的租子,将大部分粮食留给种田的百姓。
在县衙差役将这个消息传遍大街小巷,传遍乡野田间后。
笑容与喜悦,充斥在大多数人的脸上。
似乎每个人都被这热情洋溢的秋日所感染,变得更加开朗。
在这一刻,知县杜英卓,似乎成为了每个安定县百姓眼中的大清官。
感受着这一切,姜岩突然觉得,一年来的努力,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