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六百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亨利王子:大航海时代的奠基人

中世纪时的基督教宣扬上帝神性,并主张人的灵魂才是最重要的,肉体只是灵魂在世间休息的场所,因此禁欲主义一度盛行。那么人们被束缚的欲望该怎么发泄呢?他们要么专注于科学或艺术等专门领域,要么把精力用在探索未知世界和对异教徒的征伐上,亨利王子便是后一种人。

让我们回顾一下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近代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历史,就会发现,其早期统治者的权力都是在带领基督徒反抗穆斯林的战争中得到巩固的,且都经历过宗教战争的血与火的考验。因此,不论是从政治层面还是文化层面考虑,其王室成员都要始终坚定自己的基督教信仰,这样才能确保其权力的长期稳定。亨利王子也不例外。

在那个时代,人们证明自己信仰坚定的方式普遍比较狭隘,通常还伴随着对异教徒的仇视。对生活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徒而言,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非洲大陆就是一个异教徒的世界。也正是基于对异教徒的仇视,当葡萄牙开始贩卖被其视为异教徒的奴隶时,亨利王子也没有太多心理负担。

彼时的非洲,北部依然处于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向南则是未知的撒哈拉大沙漠。至于传说中沙漠以南的那个更遥远的绿色世界,葡萄牙人也从没去过。

1415年,21岁的亨利王子跟随父亲若奥一世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攻并占领了位于非洲西北部的要塞休达。亨利王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表现得英勇无比,赢得了士兵的尊敬和他父亲的欣赏,而这场战争也成了日后葡萄牙向外扩张的开端。

随着大航海的推进,非洲奴隶贸易渐渐变成了野心家们追逐利益的手段。根据资料记载,从1450年到1500年[1]的半个世纪,葡萄牙从非洲俘虏了奴隶大约15万人,其中主要是青壮年男性。

我们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葡萄牙在16世纪初期的人口大约有150万[2],其中青壮年大约占总人口数量的一半(75万),而男性青壮年人口大约在30万到40万之间。也就是说,仅半个世纪的时间,葡萄牙从非洲掳走的男性青壮年就相当于本国男性青壮年人口的一半了,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而这些被当作奴隶掳走的非洲人,最终都变成了葡萄牙的财富。

这些事情还只是发生在大航海初期,那时候只有葡萄牙一个国家在进行殖民掠夺,因此奴隶还不怎么值钱。后期,随着欧洲人对美洲大陆的充分开发,奴隶的价值越来越高。随后,欧洲人开始疯狂地进行奴隶贸易,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早期强国纷纷下场。

虽然奴隶贸易的历史源远流长,并非始自亨利王子时期。然而不管怎么说,虔诚的亨利王子在对异教徒的仇恨心理的驱使下,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近代罪恶的奴隶贸易逐渐走向壮大。

作为王室子弟,亨利王子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学过如何管理国家的知识,也懂得历史知识,还精通外交艺术与军事战斗等知识,并都有过实践运用的经历。根据资料记载,亨利王子从小就非常有求知欲,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他本人常常沉迷于学习,且精于学习,因此很快就成了一个博学多才的青年。

这样一位王子,自然是王位继承人的热门人选。照理来说,他理当娶很多王妃、生一大堆王子,但在现实中,他不仅对国家管理没什么兴趣,甚至连娶妻生子都省了,心甘情愿地独身了一辈子——他既没有出家,也没有修道,而是积极地探索大海。

很多人都想不通亨利王子的选择,但其实换个角度就不难理解了——在那个时代,作为虔诚的基督徒的亨利,学的知识越多,越感到绝望。

首先,黑死病在基督教世界肆虐,夺走了大量基督徒的性命。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来说,这是极大的痛苦——他们认为,往深了说,这是被神抛弃;往浅了说,这是被神惩罚。但不管怎么说,欧洲人之所以被黑死病缠绕,一定都是因为惹了神不高兴。但为什么会惹神不高兴呢?谁也不知道。

同样致命的是,由于黑死病太过严重,导致基督教信仰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宗教改革的风暴正在酝酿。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来说,这同样是痛苦的。更让基督徒痛苦的是,东方伊斯兰教世界再次崛起。曾经的阿拉伯帝国让西方基督教世界沉寂了几百年,亨利王子深深地了解基督徒对阿拉伯人的恐惧和恨。可就在这时候,更为强大的奥斯曼帝国出现了。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再次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运输线。尤其是地中海到红海之间的贸易咽喉被控制之后,西方的处境更是极其痛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自此之后,香料更难进入西方了。

现在看来,胡椒、肉桂、肉蔻、生姜、龙涎香等都是非常普通的农产品。但中世纪的欧洲香料非常稀缺,因为香料大多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而西欧国家大多数纬度偏高,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之中,且长时间处于所谓的“小冰河时代”,气温较低、干旱少雨,所以不适合大规模种植香料。

但欧洲人又非常喜欢香料,不仅社会各阶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香料,而且权贵之家还喜欢通过香料炫富,将其当作奢侈品收藏。更有甚者,有些国家的统治者还通过香料维护外交关系。不仅如此,香料在中世纪西欧的贸易之中还充当了货币的角色。这种情况其实有点类似现在的房地产——既有居住属性,也有商品属性,还有金融属性。

正常情况下,亚洲的香料首先要到达印度,然后通过三条路到欧洲:北线陆路,从印度途经中亚,到黑海后,通过土耳其海峡到欧洲;中线先从印度洋到波斯湾,再经过叙利亚沙漠,最后到黎凡特[3];南线从印度洋到红海,最终从埃及进入地中海地区。最后,这些香料再由威尼斯商人贩卖到西欧各地。

在这个过程中,香料要经过12次转手,每次转手后价格都要飙升,到达西欧时已经堪比黄金了。那时候,就连最普通的胡椒也有了“黑色黄金”之称。把这种普通商品炒到天价,会让两种人感到绝望:一种是普通人,因为实在是承受不起;另一种是有情怀、有知识的社会精英,因为他们会觉得社会出了问题。亨利王子就是第二种人。

奥斯曼帝国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路径,造成能到西方贩卖的货物稀少且价格高昂。尤其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后,欧洲相当于处于一种被封锁的状态。黑死病加上被封锁,欧洲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外,那个时代的葡萄牙可以说非常幸运,也非常不幸。幸运之处在于,当年的黑死病并没有吞噬葡萄牙,它由于实在是太小太偏而侥幸逃过一劫;其不幸之处在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间接摧毁了葡萄牙的经济。

葡萄牙虽然小国寡民,但对香料也颇为依赖。葡萄牙领土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山区,粮食不好种,比较依赖渔业。众所周知,鲜鱼难以长久保存,因此难以进行远距离贸易。在那个时代,要想让鱼货产生经济价值,就必须把鲜鱼做成咸鱼。而要腌制咸鱼,就离不开香料。

如果缺乏香料或香料价格太高,就不能腌制咸鱼,渔业资源就无法变现,原本贫弱的葡萄牙就断了经济来源,很多人因此而失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葡萄牙环境恶劣,造币的原料基本靠进口,所以在被封锁之后,葡萄牙连货币的成色都下降了,导致假币横行,其信誉也进一步降低。

这种情况让亨利王子非常痛苦。在亨利看来,葡萄牙并不像是被上帝眷顾,更像是处于一种被上帝抛弃的状态,这让他根本没心思去争权夺利。再加上他博学多才,所以对葡萄牙建国之后王室中的那些肮脏往事了如指掌,那些肮脏往事显然不符合基督教教义。身为王室成员,亨利对此怀有罪恶感,也因此不想生儿育女延续王室血脉。

与此同时,亨利王子又想为基督教世界、为葡萄牙做些什么,以帮助世人。那么他能做什么呢?当时已知的欧洲世界正在崩塌,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探索未知世界,打着向异教徒传播基督教的旗号寻找香料和黄金等财富。

对当时的葡萄牙来说,所谓的未知世界,就是沿着大西洋探索撒哈拉以南的、传说中的绿色国家(南非一带)。据说,那里盛产胡椒、黄金、象牙。

当亨利王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若奥一世时,两人一拍即合。得位不正的若奥一世之所以被称为若奥大帝,就是因为支持了亨利王子的航海探险,进而改变了葡萄牙的命运。

注释

[1]达·伽马第一次从印度回到葡萄牙后不久。

[2]此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也就30来岁。

[3]日出之地,大概指地中海沿岸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