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企业受欢迎的人:卓越员工的10项修炼](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82/53273382/b_53273382.jpg)
第9章 为自己做好职业定位
公司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我见过很多奇特的人。我问“你的梦想是什么?”他回答是“环游世界,成为演说家,成为销售冠军”。我认为这样的员工想做的事太多,且只想做大事,小事不愿意干,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人很难看清自己的能力与梦想之间的距离,人生最大的内耗就是身体与心灵无法合一。
我在某大学演讲完以后,因为PPT上有我的电话,很多学生都给我打电话,结果可想而知,那么多电话和短信真令我应接不暇。很多人听了我的演讲,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就给我发短信。现在,还有很多学生一直与我保持联系,他们有什么问题也会向我请教。有些人大学毕业后就直接来我的公司上班。其中有一个女生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那天我讲完课后,她对我说自己的目标不明确,不知道怎么定位,我就给她讲了自己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到她。
有天晚上11点她给我打电话:“王老师,我孤独,我痛苦,我纠结。”我对她毫不客气地说:“你是闲的。”她没有说话,我接着说:“明天张艺谋找你拍电影,今天你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你为什么睁着眼睛说迷茫,你为什么感觉没有方向?就是因为你没有明确的目标,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工作,知道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绝对不会迷茫。就拿我来说,我甚至没有时间思考痛苦。在录制本书同名课程光盘的前一天晚上我只休息了4个小时,然后持续录制了7个小时的视频。第二天上午我还要参加公司的高管会议,下午再为代理商做培训,且未来十几天的课程已经安排好。这样的我怎么会迷茫?这样的我在面对紧张有序的工作时会很快乐,因为我对自己有规划,有安排。
人生最大的悲哀有两个:第一个就是爱情和婚姻不一致,娶了一个或嫁了一个自己不爱的人,还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第二个悲哀是兴趣和工作不一致,干了一辈子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如果你现在正处于这样的悲哀中,就要重新为自己做好规划,不要让悲哀延续下去。
我看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假如你还有50年的寿命,你会做些什么呢?结果大多数人都选择保持现状。大家会想,我还有50年呢,死亡离我还很远。但是接下来问一些人:如果上帝告诉你你还有15年的寿命,你会去做什么?可能这个时候有一部分人会想,我的时间不多了,我要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也许这是我这一辈子唯一的机会了。有了这样的想法,你就会全力以赴地去实现梦想。如果再问对方:上帝很遗憾地告诉你,你还剩5年的时间可以活,你会怎么做呢?也许很多人会马上行动,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到世界各地旅游。如果上帝告诉你:你能活的时间已经只有5天了,你会去做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和家人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吧。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目标量化,比如为自己设定一天的目标,设定一个星期的目标,或是一个月的目标,这样你的目标就会很明确,实现起来也不会太困难。如果你把自己的目标设为这辈子要完成的任务,就像你被上帝告知还有50年寿命一样,会毫无目标感,也就不会努力去实现了。
在培训课上,我让学员写下自己2年内希望获得的收入和职位。比如你现在是普通员工,可以写下通过自己的努力,2年后成为公司的营销总监、团队主管。假如你现在的月收入是2000元,你可以写2年后的月收入是2万元。总之你写下的一定是令你非常激动的目标。
一分钟之后,我说“写2年以后月收入超过1万元的请举手”,学员几乎全举手了;我说“写5万元的请举手”,有一半人举手;我问“有没有写月收入过10万元的人”,还有很多学员举手;我继续问“有没有写月收入20万元的学员”,还有一部分学员举手。最后,我对学员说:“写多少都不重要,但假如我说一会儿可以到门口领取你写下的2年后的月收入的相应金额。你会不会感到自己写得太少了?”
其实,我们的人生不就是这样吗?人无志气一生穷,在贫穷榜上排第一位的就是没有梦想的人。那么在职场中什么叫成功呢?我认为在职场当中成功的定义是达成自己的既定目标。假如你的目标是主管,通过你的努力奋斗,你真的做到了主管,那就成功了;假如你的目标是总经理,辛辛苦苦跟着老板打拼了很多年,终于成为总经理,就算成功了。
因此,对职场当中成功的定义,就是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我曾对一个员工分析他失败的原因,他和很多同事能力相当、学历持平、年龄相仿,可在同样的时间内,别人加薪升职了,他却还在原地。难道这是人各有命吗?我认为人各有命的原因是人各有志。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志向,注定了人与人有不同的结果。如果起点一样,终点却不同,也许问题出在实现目标的计划上。如果你没有一个成熟的计划,失败很可能会尾随而来。
20世纪50年代初,哈佛大学对1万人进行了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实验,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虽有目标但大多是短期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这3%的人明确知道自己1年后要做什么,5年后要做什么,10年后要做什么,一辈子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些人一直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他们最终成为社会上各个行业中最顶尖的成功者。
10%有短期目标的人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很多人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律师、医生,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与那3%的人还是有差距的。
60%有目标却比较模糊的人大部分处于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但绝对谈不上富裕。
27%从来没有目标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而且这些人每天都在抱怨、发牢骚。他们的家庭不幸福,生活也很潦倒。
我一直认为职场人士也可以分成四类人。
第一类,可悲之人。可悲的人没有目标,没有梦想。问他想做什么,他说不知道。问他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也不知道。问他未来想帮老板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他更是没有思考过。
第二类,可怜之人。可怜之人不敢有梦想,不敢设定目标。这个干不了,那个没能力,即使有机会也被这种人浪费掉了。
第三类,可恨之人。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同事,当你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卓越的员工,为老板创造无限价值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在你旁边说“做那个干什么呀,老板又看不到,你傻啊”!我相信你身边多多少少都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就是可恨之人,偷走别人的目标,也破坏着别人的梦想。
第四类,可爱之人。这类人是最棒的一类人,他们很多都是企业里的核心员工,也可能是我们的老板。他们能在我们困难时提供帮助,在我们迷茫时指引方向,在我们成功时送上真诚的祝福。我们可以衡量一下自己是哪类人,如果你还不够优秀,请改正自己;如果你是可爱之人,请继续保持。
如果把日子进行一下分类,那么,我认为人这一生中只有三天,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永远过去,再也回不来。你的辉煌与失败统统留在了昨天,再也不会重现。明天永远是未来,捉摸不定。因此,我们要活在今天,活在当下。当下的状态也决定着自己未来的成就。
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他们不甘心做一些平凡的工作。他们不相信自己拿着高学历却找不到好工作。假如你对老板说:“我现在有文凭,但是文凭不能代表能力,我愿意从公司的最基层做起,您可以看我的表现。您觉得好再考虑给我加薪,我表现得不好,您直接把我开掉。”如果你这样说,还愁找不到一份工作吗?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大学生变成了“啃老族”。他们不愿意放下身段找工作,而是在自己设想的梦里浑噩度日。如果你告诉我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那只能证明你还不是英雄。人才早晚都会有舞台,没有舞台,说明你还不具备人才应有的价值。
有一次我在一个论坛上发表演讲,我说:“你们的孩子放假了,为什么哪都不去就在家里玩游戏,变成了宅男宅女?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他们明天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孩子上了我的课后,不再玩网络游戏而是好好学习,那是因为他们为自己设定了目标。”
有一个叫李美玲的小女孩来威海上我的课。我问她:“美玲,你的目标是什么呢?”她对我说:“王老师,我的目标是当大官。”虽然小女孩的目标在我们看来有点儿不切实际,但我们不能打消孩子的积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自然会不断完善自己的目标。因此,我便对她说:“你要当大官啊,这是个伟大的目标。在达到目标之前,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啊,长大了做个好官。”结果在接下来的几天训练中,她都会严格要求自己。每次下课后,所有的人都走了,她还在会场里捡垃圾。我说:“孩子,你不需要做这些,我们的助教老师做就行了。”她却对我说:“王老师,我未来会成为大官,我要以身作则啊。”训练营结束了,美玲回到家后,每天依然严格要求自己。我不禁会问,这样的孩子还会天天泡在网络的世界里吗?
其实,每个孩子都不愿意被管,但他们需要引导,所以真正有智慧的家长就要学会给孩子设定目标,给孩子设定未来,而不是等孩子到了大学以后才告诉他们这些。
我到大学里演讲,有个大学生对我说:“王老师,今天听完您的演讲,我发现自己现在在浪费生命。我毕业以后绝不会从事现在的专业,一辈子都不会从事。”我听了这句话特别难过,便说:“那你在大学四年里岂不是天天都在浪费青春?大家都知道爱好不等于职业,比如有人喜欢打篮球,我也喜欢打篮球,但是我知道自己不会成为职业的篮球运动员。喜欢只能算是爱好,不能当作职业。我也喜欢打乒乓球,但是我也知道自己不可能进入国家队;我也喜欢跑步,但我知道自己这辈子不可能和博尔特一起赛跑,所以说爱好不等于要从事的职业。”
我一路走来的十几年里,在饭店里做过服务生,也做过厨师。在做厨师助理的时候,我的目标是成为厨师。所谓厨师助理就是给厨师打下手,厨师把菜做好后,助理厨师要抓紧时间把锅刷干净。厨师的待遇要比厨师助理的待遇好很多,且受人尊敬,人人都喊他师傅,炒的菜又好吃,所以我那时候的目标就是成为厨师。为了这个目标,我天天跟着炒菜最好的厨师后面学习,喊他师傅,讨他喜欢。最终,他把自己的手艺都教给了我,我也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厨师。
后来我又从事了销售工作。我进入公司后的目标就是成为销售冠军,于是,我开始打听谁是公司里的销售冠军,找到他之后,我天天请他吃饭。一个星期后,他主动找到我说:“咱们中国有一句话叫‘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你刚来公司不久,也没有多少钱,却请我吃了一个星期的饭。我也没什么可回报的,就把自己的一些销售技巧教给你吧,否则我的内心都不安宁啊!”就这样,我学到了很多销售技巧,还从他那得到了很多小客户。我在这一基础上连续奋战了一个月,结果,第二个月的销售冠军名头就落到了我的头上。
再后来,我到一家培训公司工作。我知道自己有些内向,不爱讲话,又很自卑,但我在公司领导的影响下为自己定下目标——成为一名演说家,成为专业讲师。于是,我每天跟在那些讲师的后面做跟班,为他们处理很多琐碎的事情。我说:“老师,您要出去讲课,我能不能当您的助理?”那些老师一看我这个小伙子态度那么好,人品还不错,就点头同意了。那个时候我还不会讲课,但现在我的梦想实现了,我成了专业讲师。
成为专业讲师后,我又到了另一家公司,还是从最基层的业务开始做起。但在那个时候,我有了新的目标,我想做管理,因为一个讲师站在舞台上,光能说还不行,还要做出成果给大家看。这样的讲师才有资格始终站在舞台上,才能让大家信服。我记得李嘉诚说过一句话“只有结果不会骗人”,我一直都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我就是要做出成果。
一位前辈曾对我说:“你能做销售,个人业绩好只能算优秀,你若能带着一帮人做好业绩,那才能叫成功。”因此,我在2个月内发展了一支有20多人的团队,而且很快使其成为公司最强的销售团队。我要做管理,要讲管理的课程;我要带团队,要讲团队的课程。我去公司的时候是个普通的业务员,但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时候,已经是这家公司的营销部总监。在这家公司里,我只受命于两个人: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总裁。
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我在离开任何一家公司的时候,都会成为那家公司最优秀的员工之一,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职场定位。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做职场定位,不管今天的你是员工也好,是高管也好,都要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因为只有一个完善的计划才能帮助你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