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地区其他交易所的诞生
德意志地区之中,最早的交易所性质的聚会发生在1540年的奥格斯堡和纽伦堡。[42]德意志其他城市中,科隆于1553年、汉堡于1558年分别建立了交易所。波罗的海旁边的吕贝克,也是汉萨同盟的中心城市,于1605年建立了交易所。柯尼斯堡于1613年、不来梅于1614年、莱比锡于1635年也分别建立了交易所。柏林和维也纳直到18世纪才建立交易所。德意志地区的各交易所具备相同的特性。
纽伦堡交易所的起源
纽伦堡和奥格斯堡都位于德意志地区南部,最早从意大利城市如威尼斯和热那亚获得贸易和金融知识,并且两者都位于东方商品从意大利越过阿尔卑斯山到达德意志地区的主要商路之上。纽伦堡和奥格斯堡都是意大利城市和德意志其他地区开展贸易的中转站,并从中获得商业利益。1540年,两个城市各自形成定期举办的交易市场或者交易所,开展商品、汇票和钱币的交易,如中世纪晚期纽伦堡的赫恒市场和交易所。富格尔家族在奥格斯堡像明星一样,其光芒甚至使交易所相形见绌。这里主要介绍纽伦堡交易所的产生、发展和衰落情况。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纽伦堡于14世纪与意大利城市建立商贸联系,学习将汇票作为支付手段的技术。15世纪末,纽伦堡市政府在赫恒市场[43]为商人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一是公平秤,二是钱币兑换服务。市政府为了防止商人之间相互欺诈,提供公平秤。商人确定货物价格后,可以使用公平秤确定重量,而不必担心这杆秤被其他商人做了手脚。1520年之后,市政府除了提供钱币兑换服务,还提供钱币真假辨别服务。
至于纽伦堡交易所产生的时间,现代学术界一般认为是1540年。这一年开始,纽伦堡商人定期聚会并开展交易。1560年,市政府批准将摇铃作为纽伦堡交易所乃至市场开始和结束的标志。4月16日,开市铃声第一次在纽伦堡响起,此后成为纽伦堡交易所的传统。[44]同一年,61位商人向市政府请愿,建议纽伦堡颁布市场交易规则,改善市场交易秩序。随后,市政府制定纽伦堡交易所的第一份市场交易规则,并在赫恒市场公布,让每个商人都知道交易规则。1562年,纽伦堡市政府从贵族之中选择并任命两位市场管理人员——马丁·风兹和汉斯·韦尔泽,他们也是交易所的负责人。
市场交易规则规定,每天11点至17点,商人可以在赫恒市场开展各类商品和汇票等的交易,以市场管理人员摇铃为交易开始标志。[45]商人如果在这个时段之外交易,则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市场交易规则颁布之后,商人们租下赫恒市场附近房子[46]的几个房间。交易所主席在这里为商人们提供咨询服务。
1583年之后,应纽伦堡商人的要求,市政府记录和公布了纽伦堡与其他重要贸易城市之间的汇票价格,商人可以据此价格与市政府钱币兑换处开展交易。不过,奥格斯堡商人认为这种官方价格限制了竞争,并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鲁道夫二世抱怨,建议取消纽伦堡的官方价格。奥格斯堡商人的诉求没有实现。纽伦堡商人把他们的经验带到了法兰克福,并在两年之后促成法兰克福官方价格表的出现,现在这一事件成为法兰克福交易所诞生的标志。不过,法兰克福也存在基于官方价格表的博弈,并且持续了上百年。纽伦堡市场中交易的产品除了商品、汇票之外,还包括贷款、中世纪库克票[47]等。
1618年开始的三十年战争期间,德意志地区的银币普遍贬值。商人无法确定各银币的含银量和价值,这增加了商业贸易的难度。在纽伦堡交易所主席巴塞洛缪·维阿梯斯的推动之下,纽伦堡市政府参考阿姆斯特丹、汉堡和威尼斯的经验,于1621年建立纽伦堡公共银行,为商人提供无现金的支付方式。所有金额超过200古尔登的交易都必须通过纽伦堡公共银行完成支付。这是一家早期中央银行,成立时间甚至比瑞典中央银行(1668年)和英格兰银行(1694年)还要早。
1632年,瑞典国王阿道夫率领军队占领纽伦堡,强行要求纽伦堡提供特别战争贷款。3年之后,当瑞典军队离开时,纽伦堡和纽伦堡公共银行几乎破产了。但是,纽伦堡市政府还是承诺每个月向公共银行支付款项,以偿还贷款。为了防止类似的事件发生,市政府从商人团体之中选择12位商人组成银行监督委员会,以维护公共银行和全体商人的利益。
1654年,纽伦堡参考意大利的经验,颁布汇票交易规则。法兰克福于1666年颁布了汇票交易规则,不过法兰克福参考的是安特卫普的经验,汇票交易规则与纽伦堡存在区别,特别是关于是否允许多次背书的汇票在市场中流通的部分。
19世纪,纽伦堡逐渐失去德意志地区商业贸易中心的地位,而法兰克福与此相反,崛起为德意志地区的贸易和金融中心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三十年战争确实给纽伦堡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大西洋贸易取代地中海贸易之后,德意志地区中部的法兰克福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纽伦堡在与附近的奥格斯堡以及维也纳的竞争之中也落于下风,逐渐失去德意志地区南部重要金融中心的地位。1806年,纽伦堡失去帝国自由城市地位,归属巴伐利亚王国。1827年,巴伐利亚王国政府解散了纽伦堡公共银行。1858年之后,纽伦堡不再编制和公布汇票价格表,而是参考法兰克福的价格表,从此彻底失去了影响力。在现代,纽伦堡留下的或许仅剩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举办IPO仪式时的摇铃传统。
汉堡交易所的起源
汉堡是德意志地区北部的重要港口城市,中世纪时期与法兰克福一样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自由城市。1365年,皇帝查理四世允许汉堡在圣灵降临节前后的3个星期里开展集市,但是当地的商人并没有很大兴趣,以至于1383年帝国又收回这个决定。对比法兰克福,可见在中世纪也不是每个德意志城市都有能力持续发展集市贸易。
作为港口城市,汉堡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当时的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都有紧密的商业往来。1423年,汉堡出现了宣誓的汇票经纪人,表明当时汉堡已经有一定规模的汇票交易。
16世纪,贸易重心开始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汉堡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展香料贸易,逐渐超过德意志地区的其他北方港口城市,包括吕贝克、罗斯托克和但泽等,成为德意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与法兰克福一样,汉堡也从安特卫普的衰落之中获益颇多,引入了很多来自荷兰地区的金融人才和资本,直接促进了汇票交易的发展,其中包括仍然独立运营德意志地区知名私人银行贝伦贝格的贝伦贝格家族。
早在1558年,汉堡就模仿安特卫普建立了第一座交易所大楼,这也是德意志地区最早建造的交易所建筑。汉堡商人获得汉堡议会许可,选举产生汉堡商人团体管理组织,负责交易所的运营,也代表汉堡全体商人的利益。这个管理组织的成员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荷兰商人、英格兰商人和汉萨同盟商人。汉堡议会允许商人团体在市政府对面,即特宏斯特桥附近的400平方米的区域建造交易所大楼,也就是汉堡商人平常聚会并完成交易的地点。1577—1583年,汉堡商人又进一步扩建了交易所大楼。
早期的汉堡交易所主要交易商品,包括英国的布匹、东方的香料等大宗商品。当然汇票、钱币和海事保险也是当时交易的对象。1603年,汉堡制定了汇票法律。1654年,汉堡推出经纪人规则。
1619年,汉堡还模仿阿姆斯特丹建立了德意志地区第一家中央银行,为商人们提供无现金的支付方式。这个建议由从荷兰地区移民过来的商人提出。背景是当时市场上钱币种类繁多,并且难以估计钱币含银量,进而造成支付困难。汉堡成立中央银行后,商人们都可以在中央银行开设账户,以便于支付或转账,从而解决支付难题。为此,汉堡建立汉堡银行,创造了虚拟货币——银行马克,将其作为银行账簿的计价货币。只有含银量足够的塔勒银币才能存放在银行,换取银行马克。商人们使用银行马克支付,避免了真实货币带来的磨损、清点、兑换以及估价困难等问题。
汉堡银行刚开始的定位是向商人提供公共金融服务,而不从事汇票或钱币兑换等私人银行业务。荷兰、英国和葡萄牙等地的商人将大量资金带到汉堡,他们一直想办法解决钱币兑换带来的损失问题,而采用统一的计价货币进行大额贸易支付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当时,汉堡银行的办公地点在汉堡市政府大楼内,即汉堡交易所对面。并且,汉堡规定超过400银行马克的商品或金融交易都需要通过汉堡银行完成支付结算。
汉堡银行持续了400多年。19世纪,汉堡银行在拿破仑战争期间遭到抢劫,损失巨大。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统一了德意志各王国的货币,汉堡银行失去了存在的基础。1876年,汉堡银行解散,转变成新成立的中央银行——德意志帝国银行的汉堡分行。
柏林交易所的起源
柏林交易所的诞生相较纽伦堡、汉堡和法兰克福更晚。直到三十年战争结束,柏林的弗里德里希·威廉运河开通,柏林经济逐步发展之后,才奠定了交易所诞生的基础。弗里德里希·威廉运河建成于1669年左右,将柏林与奥得河[48]连接在一起。此后,北海的船只可以通过奥得河、运河进入柏林的施普雷河。柏林逐渐成为汉堡和德意志地区东部之间的重要货物转运地。当时的勃兰登堡选帝侯弗里德里希·威廉想尽办法发展商业和贸易,措施之一就是成立交易所。1685年,他借鉴欧洲其他贸易和金融中心的经验,选择施普雷河旁边的一处房屋,将其作为商人集会的场所,宣布成立交易所,以促进柏林的商贸发展。这一年就是柏林交易所诞生的年份。只是,当时的柏林没有太多商贸往来,以至于这个交易所徒有其名,并没有太多业务,大楼甚至被租借给法国的丝绸商人作为仓库。[49]
1696年,弗里德里希三世将官方磨坊院子[50]的一个大厅交给商人们,用于举办金融活动相关的聚会。这也是柏林历史文献中第一次提及交易所。[51]当然,与法兰克福一样,这个时期的交易所只是一个地理代称,即商人聚会的地点。当时柏林商人只是偶尔聚会,定期聚会还没有形成。这个大厅在1739年之前一直用于商人聚会。
173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将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旁边的欢乐花园[52]交给商人们,以作为交易所聚会的地点。此后,商人们将聚会地点改到欢乐花园,进行汇票等交易。1739年2月25日,柏林颁布第一部《交易所规则》。交易所的管理运营属于私法性质,柏林贸易行会选举产生两位有威望的商人[53],负责市场运营。据记载,商人聚会直到1761年才开始定期举行,每周二和周六上午11点至12点交易。这一年也被认为是柏林交易所正式开始运营的年份。
19世纪初,柏林交易所组成运营团体,同时建设了交易所大楼,交易所进入一个新时代。1800—1803年,柏林在欢乐花园建造了新的交易所大楼。为了建造这幢两层的交易所大楼,柏林交易所的参与者每年需支付3塔勒。此后,随着普鲁士成为欧洲强权,柏林交易所也稳步发展成欧洲最重要的交易所之一。不过,19世纪,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一直是德意志地区重要的债券交易所。柏林的股票市场起步比法兰克福早,股票发行数量也一直比法兰克福多。1803年,柏林贸易行会组成交易所运营团体即交易所委员会,包括4位交易所主席。这样,柏林交易所的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交易所的运营机构也建立了。与法兰克福一样,柏林交易所也是一种公共设施,任何人都有权利进入交易所,并开展商业活动和金融业务。1805年7月15日,柏林出台新的交易所规则,规定经纪人的固定佣金,以及每周二和周五需要公布官方价格表。1820年3月2日,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颁布关于柏林商人团体的规定,赋予交易所管理层政府官员的性质,明确交易所管理层的形成方式和信息公告方式。普鲁士商务部还给予交易所管理层一个官方印章,用于交易所官方价格表的官方认证。交易时间也得到进一步修订,每周一到周六13点至14点进行,周日和节假日除外。
值得一提的是,柏林交易所这个时期也接纳犹太人作为交易所管理者,交易所委员会的23位委员之中,有10位犹太人,其中两位还是交易所主席。与法兰克福对待犹太人的宽容态度有所区别,柏林对待犹太人更宽容,这一点对于柏林交易所日后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犹太人是钱币兑换、贷款和汇票交易的重要参与者。与柏林相比较,法兰克福很长时间以来都不允许犹太人进入交易所,犹太人的市民权也是经过长期斗争才获得的。
各交易所的共同基因
17世纪和18世纪,德意志地区存在13家交易所,而法兰克福交易所仅仅是其中之一。由于19世纪之前的资料较少,我们难以比较德意志地区的这些早期交易所。早期的交易所既不公布证券产品名单,也不公布交易规模。甚至很多城市的交易所还没有发展为一个机构,只是市场的代名词。值得欣慰的是,各个交易所的经纪人经常公布价格表,这些价格表是重要的数据来源。
表1—2显示德意志地区13个交易所于18世纪和19世纪挂牌的汇票产品数量。这些交易所所在的城市也是汇票频繁交易的地点。该表显示,18世纪,法兰克福并不是德意志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或交易中心。至少在汇票种类上,法兰克福明显少于汉堡、纽伦堡和奥格斯堡。汉堡作为汉萨同盟的中心城市,维持着与荷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等地区的跨境贸易;而奥格斯堡和纽伦堡位于德意志地区南部,是意大利商人进入德意志的必经之地,因此与意大利各商业城市之间的贸易繁忙。19世纪,纽伦堡作为商贸城市逐步衰落,法兰克福的重要性上升,与奥格斯堡持平,但仍然弱于汉堡和维也纳[54]。
表1—2 18世纪和19世纪德意志地区各交易所的汇票产品数量[55]

德意志地区各交易所存在相似的基因。部分基因伴随着交易所演变的整个过程。
这些交易所都由集市演化而来,汇票是早期各交易所主要的产品。不过,依据价格表之中的汇票产品[56]数量推测交易所的重要性也不太准确。汇票产品数量仅仅显示该城市与多少其他城市存在经常性的汇兑往来以及大宗商品贸易,与该城市的汇票交易规模或频率并不一定相关。各地汇票种类与金融中心的地位之间似乎也不是等号关系。一方面,各市场之中汇票的交易量难以估计,汇票的种类只能作为评价指标。汇票种类与汇票交易额并不等同。另一方面,汇票种类与对应的大宗商品贸易情况也不能画等号。汇票种类多并不一定意味着跨境商品贸易规模大,只是说明该城市与更多的其他城市之间存在贸易。不管怎么样,我们只能利用现有的数据推测18世纪德意志地区各交易所的地位。
公共利益导向是德意志地区的交易所的共同特点。1585年,法兰克福商人制定钱币兑换价格表时,提出“市政府将解决商人们的主要焦虑和难题,也将推动法兰克福商贸活动和提高居民福祉”。法兰克福市政府支持商人的提议,也愿意为钱币兑换价格表背书,以促进法兰克福的商贸繁荣。在纽伦堡交易所诞生之前,纽伦堡市政府为商人提供公平秤和钱币兑换等金融设施和服务,而交易所诞生是这类公共服务的自然延伸。1558年,汉堡市模仿安特卫普建造交易所大楼,也是为了促进汉堡的商贸繁荣。
德意志地区的交易所的诞生是商人和议会合作的结果。这个特点与交易所的公共利益导向一致。市场与政府的良好互动一直贯穿德意志地区的交易所的整个演变过程。自诞生之初,德意志地区的交易所就不是市场自由博弈的结果,而是市场与监管互动的结果。与之相反,伦敦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却是由经纪人自发组织和推动的,缺少与英国政府的互动和交流,甚至经纪人尽量避免政府的早期介入。这是交易所的英美模式与德意志模式的显著区别,也让德意志地区走上另一条金融发展之路。
借助交易所的诞生,法兰克福市政府回答了长期以来的一个问题,即如何处理政府和贸易的关系。一方面,市政府不想直接干预贸易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市政府又想利用市场自发力量促进商贸发展。法兰克福交易所的诞生回答了这个对于公共利益非常重要的问题,即商人可以从交易实践中提出建议,再由市政府评估确认。这种市场与政府之间协调、反馈和监管的模式将在法兰克福成为欧洲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
早期的法兰克福交易所与伦敦证券交易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区别也很明显。相似之处在于这两个早期交易所都是私人组织,商人和经纪人是早期交易所的主要参与者,交易所也维护经纪人的利益。伦敦证券交易所由经纪人设立,并由经纪人控制,代表经纪人的利益。但是,法兰克福交易所代表全体商人的利益,尽管经纪人也拥有较大的话语权,有时甚至影响交易所的规则。在经纪人的推动之下,早期的法兰克福交易所也限制其他成员进入交易所,这与伦敦证券交易所类似。不过,法兰克福交易所在与市政府的博弈之中一直处于下风,使得法兰克福交易所逐步朝着公法特性的交易所组织发展演变,其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不断加强。伦敦证券交易所却相反,不断强化私人利益导向,强化经纪人或会员对交易所的控制,强调自律监管,避免被政府等监管机构影响。法兰克福和伦敦的交易所模式都朝着各自的方向不断演变,直至环境发生改变。
[1] 姜建清也认为大型集市与交易所的边界很难区分,具体参考姜建清(2020),第165页。
[2] 参考Weigt(2005),第13页。
[3] 参考Bothe(1911),第3至4页。
[4] 该行宫名叫Saalhof,现在也是法兰克福历史博物馆的所在地,位于美因河铁桥的斜对面。
[5] 1157年,贵族会议讨论商人们提出的关税提议,并促使腓特烈一世废除班贝格到美因茨之间的关税,而法兰克福位于两个城市之间。
[6] 参考Holtfrerich(1999),第54页。
[7] 吊机税,顾名思义,就是法兰克福市政府提供吊机,帮助商人把货物从船上转移到岸上所收取的税费。
[8] 古尔登,曾经是欧洲特别是中欧和西欧地区的货币单位。
[9] 德语中大商人称Kaufmann,而一般商人称Händler。
[10] 塔勒是一种曾在几乎整个欧洲使用了400多年的银币名称及货币单位。
[11] 十字币是中世纪时期德意志地区的一种辅币。这种辅币与塔勒或古尔登的兑换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不固定,其与现代钱币不一样。
[12] 参考Koch(1991),第128页。
[13] 参考Handelskammer zur Frankfurt am Main(1908),第4页。
[14] 杜卡特是欧洲从中世纪后期到20世纪期间流通的金币或银币。
[15] 参考Handelskammer zur Frankfurt am Main(1908),第4页。
[16] 有意思的是股票的英文Stock也具有类似的起源。Stock原义指排在一起的木头,也指仓库里的库存。
[17] 参考Dietz(1910a),第207页。
[18] 参考Holtfrerich(1999),第71页。
[19] 参考Holtfrerich(1999),第42页。
[20] 参考Klein(1982),第79页。
[21] 参考Klein(1982),第85至88页。
[22]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2010)第54至55页提出,第一个国家存款银行是成立于1407年的热那亚的圣乔治银行。15世纪,西班牙也成立了存款银行。威尼斯于1587年才成立里亚尔托市场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于1609年,汉堡银行作为模仿者成立于1619年。
[23] 法兰克福的一位桥梁工人提供了300古尔登,财政局也将1 000古尔登放在兑换银行。
[24] 1403年,法兰克福曾成立两合公司形式的钱币兑换银行,可见两合公司是德意志地区古老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类形式直到现代仍存在于德语区,甚至还被一些知名上市公司采用。
[25] 参考Handelskammer zur Frankfurt am Main(1908),第4页。
[26] 此中文说法是根据职位功能翻译来的,以便于读者理解。
[27] 法兰克福的贵族阶层并不完全按照血统划分,某些成功商人也会晋升至贵族阶层,并成为市政府的成员。
[28] 16世纪下半叶,法兰克福集市不满足交易所的第四个特点,即标准化的金融产品。
[29] 巴岑,德国南部和瑞士古银币名。
[30] 1406年,法兰克福产生经纪业务规则,但当时法兰克福还没有形成商人的定期聚会,也就不被认为与交易所有关。
[31] 关于“交易所成立”的表述,严格意义上并不准确。这个时期,法兰克福交易所还不是一个独立组织。直到1851年,法兰克福交易所才作为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机构登上历史舞台。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把1585年之后的法兰克福集市或者金融市场也称为交易所。
[32] 参考Deutsche Börse(2010)。
[33] 参考Baehring(1985),第44页。
[34] 参考Dietz(1910b)。
[35] 参考Koch(1991),第130页。
[36] 德国历史上钱币的多样性也给钱币收藏者带来极大的乐趣,这一点与中国相似。自19世纪末中国广东地区率先铸造硬币之后,清政府、各个地方政府铸造了各式各样的钱币。
[37] 参考Deutsche Bundesbank Frankfurt am Main(1967),第11页。
[38] 参考Kindleberger(1984),第22页。
[39] 参考Holtfrerich(1999),第53页。
[40] 参考Baehring(1985),第40页。
[41] 参考Holtfrerich(1999),第55页。正文中接下来的3段内容也一样参考该书。
[42] 参考Ehrenberg(1896),第10至12页。
[43] 在现代,纽伦堡这一市场叫Hauptmarkt。
[44] 参考Kaufhold(1992),第120页。
[45] 阿姆斯特丹的市场交易也以摇铃开始,但是纽伦堡开市摇铃产生的时间比阿姆斯特丹早近30年。不过,现在也没有证据表明阿姆斯特丹学习和模仿了纽伦堡的摇铃开市习惯。直到现代,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还是以摇铃作为标志。
[46] 这个房子目前是纽伦堡工业贸易协会的所在地。
[47] 一种类似于股票的股权凭证,一般德意志地区的矿区会募集资金并发行库克票。本书第六章介绍法兰克福第一只股票产品的历史时会介绍库克票。
[48] 奥得河是德国的大河之一。另外,法兰克福就位于奥得河畔,也就是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
[49] 参考Skrodzki等(1955),1690年即交易所成立5年之后,由于柏林商人不需要定期聚会的地点,因此其将交易所大楼出租给法国商人使用。
[50] 参考Berliner Wertpapierbörse(1985),第5页提到交易所在一个官方磨坊的院子中。
[51] 参考Kaufhold(1992),第99页。
[52] 欢乐花园现在位于柏林老博物馆、新博物馆和柏林天主教堂附近,也在市中心施普雷河和施普雷运河所围成的小岛上,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
[53] 参考Richter(2020),第70至81页。
[54] 1871年德意志统一之前,维也纳被普遍被视为德意志城市。
[55] 数据来源:Kaufhold(1992),第87页。括号里的数字代表汇往境外城市的汇票产品数量。
[56] 早期汇票一般指一个城市汇往另一个城市的汇票,而不同城市往往使用不同货币,因此汇票也往往显示两个城市两种货币之间的汇兑价格。这里所指的汇票产品也就是两个城市两种货币之间的汇兑。汇票产品数量越多也就意味着该城市与越多的其他城市存在汇兑和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