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担当学人责任 服务法治中国
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历史进程,服务法治中国建设,是法学院校的崇高使命,是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的重大责任,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学的必由之路。华东政法大学在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过程中,从战略高度推进科研智库建设改革,在原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和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于2022年1月成立了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作为科研智库平台,研究院集聚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主动对接国家法治建设战略需求,瞄准实践前沿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开展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做出了新成绩新贡献。
研究院聚焦中国法治战略的需求,坚持理论研究和智库研究双轮驱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专家学者基于“大文章”“长文章”,写好“小文章”“短文章”。研究院积极整合、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鼓励支持学者紧紧围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主体性、原创性、标识性的概念、观点、理论,不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研究院注重以服务国家和上海地方法治战略为己任,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智库专报针对专门领域内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供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和策略,使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成为重要的智库基地。
研究院紧紧围绕“中国法治战略”这一定位,弘扬创新、务实、开放的海派法学文化,着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搭建高层次学术平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目前,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正在积极建设教育法学、国家安全法学、卫生健康法学、智能与数字法学四个新兴交叉学科。教育法学团队积极参与国家教育法规和上海教育政策的研究制定,在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安全学团队聚焦国家安全法学以及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等重点领域,组织编写“国家安全学系列丛书”,产出了一大批高质量成果;卫生健康法学团队依托“国民卫生健康治理法治化研究”等国家重大项目开展学科建设,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智能与数字法学团队拥有多位知名法学家,在互联网法院建设和数据交易的法治保障,以及数字法学和数字法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党的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探索中,做好中国法治战略研究就要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更加坚定创新、务实、开放的海派法学的学人担当,用更具创造性的中国法治战略研究的探索和实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光明前景。本报告通过对法治中国实践的理念与制度、技术与人文、国家与社会、安全与发展等方面的法律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法治理论和可行的战略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彰显了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对法治事业发展的现实关怀和深刻洞见。
当然,作为阶段性的研究成果,难免存在问题和局限,欢迎同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期待研究院的同志们继续努力,深入挖掘中国法治战略研究的理论内涵,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为推动法治中国事业在新时代的迈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郭为禄 叶青
2023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