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立方”陈墩墩的“4A”生活
陈婷蔚
人口研究所2020级硕士研究生
国家游泳中心 赛事服务助理

我叫陈墩墩,原名陈婷蔚,是北京大学2020级硕士研究生。作为“冰立方”赛事服务领域的一名志愿者,我身穿防寒服,脚蹬保暖靴,头顶雷锋帽,整体形象略微“碰瓷”冬奥顶流“冰墩墩”。
2022年2月2日以来,我在“冰立方”完成了15场比赛的保障工作,在21天的上岗时间里,我坚持着我的“4A”标准,用切身行动体现了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作为中国新青年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Activity(活力)
“冰立方”是冰壶项目的比赛场地,冰壶是赛程最长,比赛场次最多的冬奥项目,这也就要求所有志愿者都要有足够的活力去服务较长时间的赛事工作。而我所在的赛事服务领域是直接面对观众的第一线,我们是除了运动员外最能影响观众观赛感受的一群人。
当观众进入“冰立方”的第一秒,我的工作便开始了。“欢迎您来到‘冰立方’,这里可以检票。”一句热情的问候是这场观赛乐章的第一个音符。“冰立方”总共三个检票口,每场比赛,负责检票的我们都在暗搓搓地较劲,“攀比”着哪个检票口的声音最大,说的欢迎最多,观众进场最有序,核查的票数量最多。无论是早上八点还是晚上七点,我们总能用最好的面貌面对观众,以最有活力的姿态服务每一位前来感受冬奥的观众,我们扫描、打孔、发放旗子,给小朋友递上专属的眼镜,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即便戴着口罩,嘴角也依然保持上扬。
Ability(能力)
做一名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需要什么能力呢?
导航功能——在场馆的任何位置都能为前来咨询的观众提供指引服务,最近的卫生间、或许可以买到“冰墩墩”的特许经营商店、寄明信片的中国邮政、拍照的最佳角度,在导航的同时还能附带温馨提醒:“特许经营商店的货不全啦”“那边的卫生间人会少一点呦”“S3看台这边请”。
拍照功能——留下一张照片是很多观众来到“冰立方”的必做项目,拿到相机、指挥观众摆好姿势,确认光与影的协调、将关键要素纳入画面、喊上一声“茄子”,一张完美的照片即刻出炉。在不同时间段找准最佳拍照角度,把人像拍得纤细美丽,这些都是我们的必备技能。除此之外,我们有时还肩负着当道具和拿包的重任,而这些微小的付出,却让我们收获了无数声充满善意的“谢谢”。
语言功能——前来观赛的观众里有很多外国友人,他们或许是冬奥合作伙伴的工作人员,或许是某所大学的老师,他们怀着了解中国文化的渴望,怀着对冬奥赛事的期盼,不应该也不能因为语言而受到阻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帮助他们。
Achievement(成就)
成就感是志愿者坚持并保持热爱的原动力,运动员的呐喊、观众的感谢、同伴的肯定这些都是我们的“发电原料”。还记得女子冰壶循环赛第11轮,也是中国出战的最后一场比赛,当听到我们的冰壶姑娘以11:9的成绩战胜了加拿大队时,志愿者部署区和观众看台同时传出欢呼声,大家都被竞技体育的魅力所感染、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所折服,散场时每个人都发自内心地笑着,而负责散场任务的我们完全忘却了疲惫,人人都鼓足了劲,坚守在各自的站点,传递热情,同每一位观众互道晚安。赛事的顺利开展、观众的满意而归,点点滴滴汇聚于心,汇成暖流,成为下一个清晨早起、继续以饱满的姿态投入赛事服务的动力。

陈婷蔚(前排中间)与志愿者们一起跳舞

与日出的合影是一天活力上岗的开始
Award(贡献)
运动员在冰面上斗智斗勇,我们在岗位上贡献力量。来自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将自己对于冰壶的热爱与理解倾情展示,无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将志愿服务精神全情表达。比赛结束了,但那些灿烂的回忆永远镌刻在每个人心里。
仿佛一眨眼的工夫,期待已久的冬奥会就顺利结束了。我即将告别陈墩墩的身份,做回2022届毕业生陈婷蔚。“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无数志愿者用点滴努力践行这句话的精神和内涵,“冰新一代”的我们用志愿行动讲述冬奥故事、弘扬冬奥精神,以力行奉献谱写青春最好的誓言。我也将带着“冬奥蓝”,进入毕业季,踏踏实实完成毕业论文,做一名合格的“冰新一代”,毕业后在自身的岗位站好每一班岗,时刻当好党和人民的志愿者。组织召唤,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