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创新与价值

本研究提出了诸多具有不同程度创新或新意的观点。对于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实践成效,基于综合研究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本研究认为: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相对于传统单一的大一统委任方式而言,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范围,提升了干部选拔工作的民主性,有利于抑制干部选拔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对于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适用范围扩大化和“高分低能”现象尤其值得关注。适用范围扩大化表现为部分选任制的干部选拔不合理地采用了竞争性选拔方式,竞争性选拔方式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反映出笔试、面试等考试形式本身的局限性,同时与面试形式、面试试题设计、面试考官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相关,而由科举制伴生而来并在应试教育中强化的“应试”文化,则是导致“高分低能”现象的一个难以防范的因素。对于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外部借鉴,本研究认为:国外公务员竞争性选拔具有同属公共部门的相近或相通性,发达国家比较成熟、先进、科学的公务员选拔的基础性单项制度设计,基于职位分类确定资格条件,基于胜任基准的公务员素质框架,规范化和科学性的面试设计,综合性评价人才的评价中心技术等,对于我国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制度建设及工具资源改进具有借鉴价值。对于如何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这一论题,本研究针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实践中所存在的适用范围扩大化、“高分低能”现象、相关制度脱节、程序安排不规范、先进技术工具缺乏等问题,从“主要原则遵循”、“适用范围界定”、“相关制度对接”、“程序优化简化”以及“技术工具系统改进”五个路径提出了系统化对策性建议。

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实践,如同我国其他体制或制度改革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基于问题驱动、缺少理论先导、“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相比,理论基础和学理建构薄弱。这亦是在经历40年的全方位改革之后,中共中央于2017年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原因所在。本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在于:在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实践理性进行逻辑梳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具有理论理性的观点。例如,应用制度变迁、公共性、公平正义三个相关理论,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探索的实然逻辑的理论诠释,针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应然的逻辑理论阐述,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四种任用形式的合法性基础的理论阐述,基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逻辑的干部选拔任用三项原则的论述等。这些学理性话语对于建构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制度及干部选拔方式的学术话语体系可望做出添砖加瓦的贡献。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在于:课题研究中对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所存在问题的归纳性诊断和分析,比较研究中所提取的发达国家公务员选拔的资格条件确定,素质框架基准、综合评价中心技术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结合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实践中的相关问题所提出的五路径系统化对策性建议,对于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制度建设具有不同程度的参考价值,对于各地竞争性选拔干部实施方案设计和技术手段改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周英峰:《党的十七大以来选人用人公信度逐年提高》,《人民日报》2012年10月20日,第4版。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第1版。

[3]《关于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指导意见》(中组发〔2013〕17号)。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3年11月16日,第1版。

[5]盛若蔚:《中组部负责人就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答记者问》,《人民日报》2014年1月17日,第6版。

[6]文献检索时间节点截至2017年。

[7]《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办发〔2009〕43号)。

[8]王奇:《论竞争性选拔干部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理念》,《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第63~67页;李锡炎:《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第35~39页;孙明:《科学定位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学习时报》2014年4月21日,第A5版。

[9]胡宗仁:《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属性、逻辑起点及效用分析》,《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第111~115页;吴卫华:《用“三五选拔法”竞争性选拔干部》,《组织人事报》2012年9月11日,第6版;傅兴国:《努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公务员的科学化水平》,《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9月5日,第6版。

[10]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和机制问题拓展研究》,《党建研究》2012年第2期,第29~34页;胡宗仁:《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属性、逻辑起点及效用分析》,《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第111~115页。

[11]胡宗仁:《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属性、逻辑起点及效用分析》,《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第111~115页;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课题组:《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和机制问题拓展研究》,《党建研究》2012年第2期,第29~34页;刘学民、王文成:《竞争性选拔基本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

[12]李锡炎:《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的理论内涵和科学定位》,《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第35~39页。

[13]胡宗仁:《竞争性选拔的制度属性、逻辑起点及效用分析》,《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第111~115页。

[14]方振邦、陈曦:《从多个方面改进与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党政视野》2016年第2期,第52页;南京市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法机制研究》,《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第60~66页。

[15]于学强:《中国共产党干部选拔民主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龚跃:《权利理论视野下的干部工作民主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69~73页;唐皇凤、赵吉:《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调适与优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8期,第37~43页;陈龙、靳敏:《高校中层干部竞争性选拔工作机制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133~136页。

[16]李朋波:《基于人岗匹配理论的竞争性选拔原理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年第14期,第54~60页;山东行政学院课题组:《加快推进山东省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若干思考》,《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6~13页。

[17]杨兴坤:《推进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研究——以H市为例》,《探索》2012年第3期,第84~90页。

[18]吴卫华:《用“三五选拔法”竞争性选拔干部》,《组织人事报》2012年9月11日,第6版。

[19]汪继红:《中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制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0]龚建桥:《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与测评技术研究》,海天出版社,2016。

[21]陈哲娟:《履历业绩评价方法在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中的应用》,《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年第3期,第51~54页。

[22]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模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第44~51页。

[23]萧鸣政:《党政干部品德测评方法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

[24]姜泽洵:《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难点问题研究》,《党建研究》2011年第3期,第21~23页;方振邦、陈曦:《竞争性选拔工作中的考试、考核、考察问题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5年第2期,第55~62页。

[25]唐晓阳:《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岭南学刊》2013年第6期,第46~51页;李又才:《当前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与竞争上岗中的问题及对策》,《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288~292页;中共四川广安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需要把握的问题》,《领导科学》2011年第31期,第42~43页。

[26]张书林:《干部选拔任用中的程序公正探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64~69页;吴思红:《权力“圈子”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影响与干部选拔程序的改进》,《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第24~30页;中共四川广安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需要把握的问题》,《领导科学》2011年第31期,第42~43页。

[27]方振邦、陈曦:《干部竞争性选拔: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15年第12期,第6~9页;韩阳:《破解竞争性选拔中的“高分低能”问题》,《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21期,第15~17页。

[28]胡宗仁:《三位一体的竞争性选拔民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80~84页;邓献晖:《干部选拔工作中的民主推荐及其改进》,《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第1期,第53~57页;李桂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质量问题探析》,《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第76~79页;李德:《对健全党内民主、提高干部选拔公信度的若干思考》,《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5期,第57~66页。

[29]唐晓阳:《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岭南学刊》2013年第6期,第46~51页。

[30]中共四川广安市委组织部课题组:《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需要把握的问题》,《领导科学》2011年第31期,第42~43页;黄卫成:《竞争性选拔干部若干实践问题探析》,《唯实》2011年第2期,第87~90页。

[31]姜泽洵:《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难点问题研究》,《党建研究》2011年第3期,第21~23页;刘碧强:《党政机关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第9~16页;谢吉晨:《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思考——基于J省的实证研究》,《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第113~118页;方振邦、陈曦:《从多个方面改进与完善干部竞争性选拔》,《党政视野》2016年第2期,第52页。

[32]白海琦:《新形势下干部竞争性选拔方式改革研究:整理、反思与重塑》,《理论月刊》2017年第12期,第107~112页;龚建桥:《选人用人制度设计与测评技术研究》,海天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