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政区格局之形成、调整与互动

政区交界地区各方界限的形成是其最终形成空间互动的基础。传统政区研究经历了由探讨疆域、政区沿革的沿革地理,政区地理,再到政治地理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即政区研究中地理(空间)因素的逐步强调,最终上升到地理学的高度。行政区划是王朝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政治因素作用于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政治空间,“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产物,由法律形式予以确认,有最明确的边界与确定的形状”。[1]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传统王朝划分政区边界的两大原则——山川形便与犬牙相制,渐为学界所公认。按照山川形便原则划分政区界限是以王朝版图内自然地理环境为基准,而犬牙相制主要源自王朝政治统治的需要,这种政区划界原则在王朝社会控制上作用明显,元代以来其被王朝运用日益成熟,成为王朝控制地方的不二法宝。它人为地将王朝政治区域界限发生“空间错位”如犬齿状,目的在于各行政区域互相牵制,防止其割据,维护王朝统治稳定。但是这种划界原则形成之后,高层政区各方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必将发生空间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诸多社会问题。其表现诸如河流上游为己境,下游即为邻封,水利管理难以协调;交界地区界限犬牙交错,行政管理鞭长莫及,成为盗贼倡乱之活跃地带;灾害应对中难以统一协调,以邻为壑,此疆彼界观念极为分明等。

空间互动包括水平互动和垂直互动,导源于两种空间关系——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水平关系多能借助几何学的形式表达出来,易于表象,如政区与政区之间、文化区与文化区之间,各种物质流的流动、传播图式等;而垂直关系,除了垂直地带性的空间表达易于表现外(如山脉的垂直地带分层图),其他如约翰斯顿所说的联系同一地方的不同因素的垂直关系则并不能轻易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达,只能作为一种相对空间被描述、感知。以往政区研究者多只关注水平关系,犬牙相制、山川形便等政区边界皆是如此,而对垂直关系较少研究。以犬牙相制为例,除了高层政区边界成犬牙状这一种犬牙相制格局外,还有一种是建置管理层面上的犬牙相制,[2]也就是说这种犬牙相制只是建置管理层面的,不涉及空间关系。

直豫晋鲁交界地区界限的形成肇始于元末明初的军事进攻方略,随后发生了一些调整,主要是直豫省界的调整和县级政区界限的调整。另外,明代军事卫所作为一种特殊政区或准政区,在直豫晋交界地区表现突出,如直隶宁山卫坐落当地,但其屯田又坐落于直豫晋交界地区,与地方州县发生了互动行为,表现为军民冲突。本章从直豫晋鲁交界地区政区格局形成、调整来探讨水平互动,以直隶宁山卫与交界地区地方州县之关系来探讨垂直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