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作家生平研究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作家的生平研究?这一问题看似多余,但事“须求其所以然”[1],更何况是严谨的学术研究。只有真正理解作家生平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对作家与作品有着较为深入的把握。文学作品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紧紧与历史环境、文化语境、作家经历与价值选择相联系。作家生平传记以真实性与纪实性为基本准则,集中而较为真实地反映了种种外在环境对作家的影响,及其与作品创作之间的可能内在关系;而莎士比亚生平研究既涉及莎士比亚生平事迹的史料记载,又融入了传记作者和研究者本人的学术观念与价值判断,正如伊格尔顿所言:“在我们的事实陈述中,隐藏的价值结构基本上是意识形态的一部分。”[2]作家的生平关乎作家进行作品创作时的价值选择与风格偏好,关乎时代环境与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对作家生平进行研究则有助于准确而深入地把握作品。
英语世界莎士比亚生平研究早在18世纪初便萌蘖,历经三个世纪之久,始终方兴未艾,甚至在后现代语境中大有声势浩大之态。尽管英语世界有关莎士比亚生平传记存在的合理性有一种自我消解式的说法——莎士比亚生平的“意外性、偶然性或目的性揭示了一种历史僵局……这个历史僵局损害了传记”[3],但英语世界仍然不断涌现出莎士比亚传记和生平研究著作。据目前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仅100年时间内(1920—2020),英语世界莎士比亚生平研究著作多达80余部[4],基本上隔几年时间就会有一本莎士比亚传记或生平研究著作问世,仅21世纪以来,就出版了40余部传记。英语世界有关莎士比亚生平的研究,可谓成绩斐然。
国内莎士比亚生平研究并未形成规模,但国内学界经历了从“奇闻轶事”到“学术性研究”再到重视“西方传记评述”的历程。尽管国内生平研究产生了一定的成果,但其研究模式往往遵循的是从出生到死亡的历时性叙事。相较之下,除了一般意义上对莎士比亚生平事实进行收集与综合的著作外,英语世界还有从虚构性日记、女性主义和微观史学等多元视角考察莎士比亚生平的研究成果,且这类成果至今还未译介至国内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