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云贵高原苗族的婚姻、贸易与社会秩序
本书围绕云贵高原山地少数民族“苗族”的婚姻、贸易与社会秩序,追溯了苗族婚姻交换与市场交换两种不同交换形式的历史变迁,考察了社会秩序在苗族社会的特征及其运行实况。本书并以清水江木材贸易为例,说明了苗族在面对新的市场和外界时所自发产生的“林粮兼作”和木材贸易制度之“生态智慧”。民族学15.7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满族审美文化研究
由阎丽杰所著的《满族审美文化研究》从美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满族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进行了学理上的梳理,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满族诗歌、故事、小说、神话、满族说部、萨满神歌、岔曲、八角鼓、子弟书等文本,进而研究满族的审美思维、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美学范畴等有关满族美学方面的问题,从中探求总结满族美学规律。满族文学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这是人们长期忽视和很少接触的领域。民族学20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嬗变、趋同及比较:北朝后期民族认同及区域文化研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战乱频繁、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历史时期,在各族人口不断迁徙的过程中,胡汉文化相互接触、相互碰撞、相互影响,经过嬗变、趋同,最终在北朝后期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全新的汉文化。不过在这种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由于北朝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农牧业地区同时出现了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两大敌对政权,分别统治着山东、关陇两大区域,由于历史、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不同,加之进入各区域的胡族人数多寡民族学35.2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世界民族·第四卷:文明与文化
本卷按照历史分期,对世界上的各民族的文明与文化进行了全面介绍。全书分作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明与文化,按照地区对古代世界的各个文明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第二部分是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世界,及现代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重点介绍了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以及现代文明的形成、现代化进程对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影响、世界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变迁,当代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文化成就等内民族学33.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云南哈尼族传统生态文化研究
本书为200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成果,项目批准号:08XMZ033。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哈尼族是人口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元江——红河、澜沧江之间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的半山地带。本书从生产领域、生活领域、制度文化、宗教等方面,对哈尼族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综合研究,对其朴素而深邃的生态伦理观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生态文化特征与进行了较为经典的论述。民族学27.9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本书从语义学、语用学、民族志诗学等视角对哈尼族口头传统文类“哈巴”进行了考察,通过规范而深入的田野研究和多次定点跟踪回访,从演述情境、文学形式、传统曲调和地方性知识等各个方面对“哈巴”的文类特征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比较真实和全面地呈现出“哈巴”在民间传统生活中的存在形态。作者将“哈巴”定位为“跨文类”的综合范畴,纠正了以往将其仅仅视为民间音乐形式或曲艺的偏颇,颇具新意;而关于“哈巴”文类归属的“不确民族学13.5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
《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对石林圭山大糯黑村彝族撒尼支系的调查与思考》内容有彝族撒尼人的传统农业与新兴产业、彝族撒尼人社会文化的变迁、彝族撒尼人的婚姻、彝族撒尼人的家庭与亲属、彝族撒尼人的生育健康、彝族撒尼人的丧葬、彝族撒尼人的节日、彝族撒尼人的语言文字等。民族学26.2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研究
本书是国内首部关于柏柏尔人问题研究的专门著述,书中参考了丰富的外文文献,其中包括阿拉伯文文献,并形成了独立的学术见解。通过本书,读者可了解阿尔及利亚柏柏尔主义的根源、表现、特征与发展趋势,亦可了解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国家构建和政治发展。本书对于阿尔及利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民族学16.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研究
本书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的探索性研究,其中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立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与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中华民族观、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缘起、共同视角下的中华民族观等。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第一轮建设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术理论界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体系建设的积极尝试。民族学17.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第26辑)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是由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本辑共有边疆学研究、民族史研究、宗教文化研究、民族关系研究、民族社会研究、旅游人类学研究、民族理论研究、研究评述八个栏目,内容涉滇南游记中的瘴疠研究、清代中越边疆的“禁防”与“通市”、中缅边境的哈尼人橡胶种植研究、傣族“梅”的研究、花腰傣村寨仪式研究、湘西土家族“偷梁”习俗研究、滇西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历史人类学“他者”的思民族学31.1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报告
本书是依托中央民族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下,由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组织编写的综合性系列研究报告。该报告旨在以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为基础,使用数量化方法为主、定量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现代经济学方法,全面展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现状,深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民族学28.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满族民间文化论文集
中国萨满文化研究,形成专门学科起步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当时为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以北方室的名义召开了一次由贾芝所长主持,富育光先生负责安排的萨满文化座谈会,参加者有萨满、民间老艺人、故事家和萨满学者。这次座谈会对中国萨满文化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有人称中国的萨满文化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的。此后,中国的东北、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区,萨满文化论著民族学22.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元阳县卷)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系列报告”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项目号13@ZH001)、“社科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本书为系列之一。本卷通过对云南元阳县哈尼族的田野调查,结合社会学问卷调查方式和国情调研、社会调查方式,全面系统反映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历史与发展现状,客观系统地反映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学30.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论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以藏族和谐心理特质的研究为例
本书采用客观理性的方法,对西藏自治区普通藏族成年人的心理特质做系统分析,以揭示在藏文化背景下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组织形态的可能性和必然性;通过心理学层面的探索揭示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本质要素,论述藏族社会的和谐稳定状态并预测其未来发展的趋势。民族学17.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民族政治辑刊(第5辑)
本书致力于对民族政治相关研究对象、核心问题与研究方法做出持续、全面而有深度的考察和学理辩论。希望展现学界专业化的民族政治学术训练成果,避免情绪化和脸谱化的表达;希望展现并阐释不同层面的民族政治诉求,为不同的民族政治话语之间的沟通对话搭建平台;倡导培育多种学术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术创新与学术对话;希望借此走出民族问题“污名化”或“麻烦化”的认识误区,加强民族政治研究的学术自主与自信。民族学32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河西汉简所见汉代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本书以汉代西北民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和河西简牍,全面收集史料,做出汉代西北民族关系史资料长编。同时,把民族关系史研究与政治史、制度史研究高度结合,系统阐述汉代的西北民族关系史,既重视纵向演变的研究思路,以宏观视野观察整个汉代西北民族关系和汉王朝西北民族政策、制度的发展变迁,也重视横向影响的研究思路,探讨每一时期内民族关系、政策、制度、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全面探讨汉王朝与匈奴、羌民族学31.3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民族符号学论文集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符号学理论框架就已经在西方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上逐渐成型。而中国学界对这一学科比较陌生,存在“日用而不知”的情况,不自觉地使用民族符号学的方法等。民族符号学包含着两个彼此关联的部分:一是民族学的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问题或现象时有意无意地使用符号学理论对其进行探究;二是将符号学作为一种民族现象研究的总体方法论,视民族现象为“文化系统-语言模拟系统”的一部分,可以视为文化符号学民族学22.8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辑)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的论文集,精选了本学科论文十余篇。本辑分为理论与对话、宗教与文化、民族专题、学苑论坛四大部分,从文化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医疗人类学等诸多角度阐释了当下人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实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理论观点鲜明,具有学术参考价值。民族学20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多民族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本书内容涉及多民族国家建构、政治过程、制度建设、国家治理、群体权利、公民权利、人们的个体发展与认同、社会团结、共同体建构等理论和实践层面的重要议题,为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理论研究。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呈现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成果信息量大,联结了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于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具有现实意义。民族学20.4万字2.4万人气 - 会员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历史实践为切入点,在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观察和研究内蒙古民族关系演变过程,揭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历史阶段,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积极探索民族团结进步的制度建设,使内蒙古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的历史过程,总结自治区成立七十年来民族团结进步的经验,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提供参考。民族学20.2万字2.4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