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7:49:38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献词
前言
第一部分 中亚研究的理论探讨
第一章 中国中亚研究30年来进展评估
第一节 国内现有对中亚研究状况的评估及其问题
第二节 构建新的区域研究成果评估框架
第三节 中国中亚研究成果评估
第四节 中亚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五节 结论
第二章 比较区域研究视域下的中亚研究
第一节 比较区域研究的类型及其异同
第二节 中亚研究中的区域内比较
第三节 中亚研究中的跨区域比较
第四节 中亚研究中的区域间比较
第三章 中亚研究中中层概念的创新
第一节 区域研究中中层概念创新的具体路径
第二节 中亚研究中层概念创新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结论
第二部分 中亚研究议题之一:“颜色革命”
第四章 “颜色革命”衰退的路径与机制
第一节 “颜色革命”既有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研究假设、案例选择与数据分析
第三节 “颜色革命”衰退的路径分析
第四节 消解与阻遏:“颜色革命”衰退的机制探究
第五章 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反对派的动员基础
第一节 吉尔吉斯斯坦“革命”动员的独特性
第二节 反对派政治动员的基础
第三节 反对派利用三种非正式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动员的过程
第四节 吉尔吉斯斯坦非正式政治力量动员的机制
第六章 “颜色革命”中的路径依赖
第一节 研究背景:“颜色革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三次政权更迭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案例选择
第三节 理解“反复”:路径依赖机制中的关键节点与正反馈
第四节 关键节点:2005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两国对“颜色革命”的应对
第五节 正反馈:“政权—社会运动”互动模式的形成与固化
第六节 结论
第三部分 中亚研究议题之二:地区治理
第七章 作为研究议程的中亚地区治理
第一节 深入研究中亚地区治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第二节 考察中亚地区治理变迁需要重点关注的四个维度
第三节 中亚地区治理变迁研究涉及的四个主要研究议题
第四节 结论
第八章 中亚地区治理模式的变迁
第一节 2005年之前中亚地区治理中的规则治理
第二节 2005年之后中亚地区治理中的关系治理
第三节 中亚地区治理模式转变的动力与影响
第四节 中亚地区治理模式转变的影响
第九章 外部行为体参与中亚地区治理的困境
第一节 欧盟在特定地区践行“规范性力量”身份成效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欧盟在中亚地区的民主推进计划与实践
第三节 欧盟民主推进计划面临的第一重困境:规范绩效不佳
第四节 欧盟民主推进计划面临的第二重困境:规范竞争激烈
第五节 欧盟民主推进计划面临的第三重困境:规范共鸣不高
第四部分 中亚研究议题之三:地区秩序
第十章 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
第一节 欧亚秩序的套娃模式:内涵及其组成
第二节 套娃秩序在欧亚地区的运作及分异
第三节 套娃秩序与高加索、东欧次区域的动荡
第四节 套娃秩序与中亚次区域的大致稳定
第十一章 相互尊重与大国互动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第二节 俄罗斯在其“近邻”地区追求尊重与承认
第三节 蔑视与反抗:俄罗斯与欧盟在共同周边地区的互动模式
第四节 尊重与合作:俄罗斯与中国在共同周边地区的互动模式
第十二章 大国在中亚的互动模式
第一节 域外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
第二节 大国在中亚进行“无声的协调”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 大国在中亚开展“无声的协调”的主要原因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