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 浙江省农业生产的特点与启示
4.4.1 农业生产的特点
(1)各地级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曲线变化表现很强的一致性。根据综合效率可以分解成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可知,综合效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规模效率下降引起。并且整个研究区的技术效率不高,这表明农业生产中采用新技术的环境没有形成,农户作为技术采用的主体,新技术利用的制度供给还不足。
(2)浙江省农业生产率总体上是呈现改善的趋势,并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通过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曲线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曲线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在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变化值在不同城市化地区变化与城市化水平一样呈高、中、低排列,即城市化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3)浙江省各地级市的“粮经比”呈下降趋势。各个地区农业的社会效益都向经济效益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率呈反向关系,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农业更多地表现出经济效益高,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农业更多地承担着社会效益。
4.4.2 农业生产变化的启示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务农机会成本。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乘数”效应,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农村基础设施长期缺失和不足使得务农机会成本过高,农业的弱势性致使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所以,要多途径地提供农业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加大国家投资的力度;制定相关政策调动社会资源向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积极性。
(2)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农业科技利用效率。浙江省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主要由技术进步实现,而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文化水平的高低可以制约一个人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过程。农业劳动者作为农业科技的使用者和接受者,他们的素质在农业科技利用和政策反应中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应该从教育和培训等方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3)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土地的粮食保障功能。各地级市的“粮食产出与经济产出比值”呈下降趋势,即各个地区农业的社会效益都向经济效益转化,并且转化的程度与各地城市化率呈反向关系,即城市化程度高的地区农业更多地表现出经济效益高,城市化程度低的地区农业更多地承担着粮食生产的社会责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主体功能区和政府耕地保护财政转移支付的必要性。通过经济手段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已成为广大学者的普遍共识,也成为各地的实践。当然,在具体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遵循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激励理论,采用“轻触方案”,对种粮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进行奖励,引导全社会主动承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