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大学古老而历久弥新,从中世纪在意大利最早诞生的萨莱诺大学或博洛尼亚大学诞生算起,大学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大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其结构形态、职能使命与社会地位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经由德国柏林大学奠基的科学研究职能,再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的服务社会使命,古老的中世纪大学传统至少经历了两次现代转型。这既意味着大学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强,也表明大学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调适。如果说以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尚可孤芳自赏或遗世独立,那么今天的大学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发展取向与生存状态。随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科技研发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逐渐凸显,大学尤其高水平大学在世界各地普遍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领航者角色。

大学的发展总体上遵循趋同化与差异化两种路径。较为常见的是,诸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等为代表的欧美传统名校往往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一旦他们推出某些改革计划,必然引起全球范围的热议和跟进。也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大学,诸如密涅瓦学院、欧林工学院、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沙特阿拉伯国王科技大学,以及中国的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等,建校时间虽然不长,但因为某些方面的特殊资源、机遇或创新举措,却在很短时间内取得显著办学成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对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来说,传统世界名校的经验与做法,固然可以借鉴和参考,而新兴大学能够脱颖而出的成功之道,更需要加以总结和推广。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学,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且深受社会动荡与外敌入侵的影响。大学真正获得大发展,也只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且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理性地看,我们离高等教育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尤其是在服务重大需求、引领未来潮流、形成全球影响方面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更大。自我国2017年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来,全国上下都在关心关注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并热切期盼着我国早日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在什么是世界一流、什么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以及如何创建世界一流等方面还未形成普遍共识,因此仍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吴伟博士领衔的《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理想与现实》一书,立足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现实背景,考察了世界范围内一流大学的各种计划与动向,梳理了中国一流大学改革与发展实践,既有对世界一流大学发展规律的宏观把握,也有对扎根本土创建一流大学中国模式的初步提炼,还尝试回答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矛盾或困惑,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大学发展的连续性与本土化图景。一流大学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话题,我们对“一流”的认识会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改变。本书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全球性与本土性,学术视野较为宽广,对中青年学者来讲实属难得。期待此书能激发更多学者关注一流大学研究、提炼扎根中国情境的“学术故事”,更期待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中国顶尖大学能够引领全球发展,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是为序!

陈廷柱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2022年2月